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83781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水平建设自我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剖析李文刚一、专业概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2008年5月被评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省级示范专业。根据常州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我校自1993年9月开办三年制中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1999年9月开办五年制高职“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专业(与常州工学院联办,采用3+2模式),2002年9月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名义招收五年一贯制高职“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根据我校每年进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市场调研结果,五年制高职先后拓展了“信息工程与网
2、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与NIIT合作)”等专业,本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了64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一)本专业基本情况:1.在校生规模:8个班,340位学生。2.专业教师:专任专业教师15位,外聘教师3位。3.专业实验实习设备总值: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计算机组装维修室、软件开发室等共计263.5余万元。(二)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及专业人才需求常州作为现代制造业基地、IT产业集聚区,拥有常州软件园、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常州电脑城、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在
3、全国、全省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性软件开发企业、IT产品制造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常州经济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6。通过每年进行的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校企合作洽谈会、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咨询会等途径,学校了解到本地区每年需要较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员、网站开发员、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这些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正是本专业能够培养的。一、专业建设主要成果与经验体会1.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职业能力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有副教授2位,研究生3位。中高级职称10位。“双师型”
4、教师10位。拥有常州市“骨干‘双师型’教师”、计算机专业“学科带头人”、“职教能手”、“职教新秀”、常州市职业学校计算机中心教研组组长及江苏省职业学校电子与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成员等优质师资。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以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市级以上获奖论文20余篇;
5、正式出版教材4本,编写校本教材5本;1项目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参加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重点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完成产学研、产教结合项目7个。专业老师接受各类培训的机会多,学校出台了多项激励教师不断成长的机制,提供了多种平台。近几年有7位教师派往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培训,4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6位教师参加NIIT专业模块培训,19人次参加“四新”培训。专业教师基本能完成每年平均到企业锻炼一个月的任务。6学校聘请企业主管、技术骨干、兄弟院校的优秀教师来校担任专业课教师、作专
6、业发展分析报告、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拓展了师生的视野。近三年共聘请7人担任专业外聘教师。2.建设了一批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学校新建了计算机网络专用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软件开发室,改造了计算机维修室。建立了常州电脑城、常州佳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科佳软件公司、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比较稳定的师生校外实习基地。3.重视专业文化建设:把专业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在教室及实验实训场所进行专业方面的环境布置,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发展历史、现状、趋势;知识产权保
7、护;网络安全;文明上网;计算机维修安全操作;著名网络企业介绍及对人才的要求规格;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陈列展示等。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访、调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聘请企业人员、本专业毕业生来校给学生作报告、讲座;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每二年举行一次“就业、创业明星”评选活动,以学兄、学姐的成就激励在校学生。4.教学管理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确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牵头单位,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
8、具体要求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已被联合院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通过,将在各个分院参照使用。本专业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教学常规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每位教师在每学期初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出本学期授课计划,学校根据授课计划定期检查教学执行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