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77084
大小:1.2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6
《粤曲名家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什么是粤曲粤曲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粤曲名家 粤曲各个时期均产生有杰出人才。“师娘”时期有月英、汉英、翠燕、馥兰、群芳、二妹等。“女伶”时期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是大喉唱家熊飞影,子喉唱家张琼仙(又名张玉京)和四大平喉唱家的小明星(邓曼薇)、徐柳仙、张月儿和张惠芳。这个时
2、期的著名乐师中,被誉为“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是佼佼者。此外,还有著名撰曲家王心帆、吴一啸、曾浦生、陈冠卿、杨子静等。建国后,粤曲更是人才济济,著名演员有李少芳、关楚梅、黄佩英、何丽芳、白燕仔、谭佩仪、黄少梅、李丹红、何紫霜、何世荣(失明艺人)、陈燕莺、赖天涯等。著名乐师有梁秋、方汉、朱海、陈萍佳、苏文炳、屈庆、黎浩明、汤凯旋等。著名撰曲家有蔡衍棻、陆风、丁枫、陈自强、刘汉鼐、潘邦臻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和乐师。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百里奚会妻
3、》、《辨才释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弃楚归汉》、《鲁智深出家》、《附荐何文秀》、《雪中贤》。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
4、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文千岁文千岁,香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出身於戏剧世家。文千岁曾演出长剧超过百套,如《胡不归》、《大闹青竹寺》、《三戏周瑜》、《吕布与貂蝉》、《西施》、《唐宫恨史》、《梁祝恨史》等;折子戏有《李陵困谷》、《秦琼卖马》、《驿馆怜香》、《山东响马》、《醉打金枝》等。曾灌录粤曲唱片盒带超过一百八十多款。历年来曾获云雀奖、「粤剧艺术家贡献奖状」、「潇洒腔曲王」荣誉奖等。文氏功底扎实、文武全才、声线甜润、唱腔流畅、吐字清楚,唱功早受行内及观众赞赏,曾拜师高胡大
5、师余其伟教授门下学习高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粤剧艺术家。 任剑辉(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丽初,又名任婉仪,广东南海西樵人,一九一二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日出生。她自幼喜爱粤剧,广州小学毕业后十四岁那年跟随姨母小叫天(粤剧女小武)学习粤剧。得小叫天的引荐,跟从当时广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马师曾之称的粤剧女小武黄侣侠学艺。黄侣侠唱做摹仿马师曾,演的是诙谐戏,任剑辉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对黄侣侠的马腔不感兴趣,却对粤剧一流文武生桂名扬之唱做极为心仪,闲时便往戏院打戏钉从中偷师
6、学习,故当时任剑辉的身形台步,极受桂名扬的影响,因而有「女桂名扬」称号。代表作:《帝女花》,《紫钗记》,《李后主》白雪仙原名陈淑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二八年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人,粤剧名伶小生王白驹荣之女,排行第九,故行内爱称她为「九姑娘」,世人尊称她为仙姐。代表作:《帝女花》,《紫钗记》,《李后主》陈浩德自小喜爱音乐的陈浩德,並曾组织乐队。因为唱片公司监制的一个构想-长头发乐队唱广东歌,结果在一九七三年演绎了他第一首粤语歌《悲秋风》而大受欢迎,其后的《劲草娇花》和《分
7、飞燕》(合唱:甄秀仪),更为他带来了大批蓝领听众。可以说是是1970年代初期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先行者之一代表作:《悲秋风》、《分飞燕》、《春花秋月》新马师曾新马师曾(1916—1997)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又名新马仔,後辈多尊称他为祥哥。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新马先后参加过多个剧团及多次自组剧团演出;早期有“觉先声
8、”及“定乾坤”等著名剧团,亦曾自组“玉马男女剧团”。尹光(街歌)尹光,原名吕明光,是香港著名的歌手,一代民众经典、有“庙街歌王”之称,香港高胡大师冯华的徒弟(一代宗师吕文成的契仔),在越南长大,其父亲是粤剧迷,开设戏剧院常推荐省港剧团到越南为华侨演出,耳濡目染使尹光从小就喜爱粤剧粤曲,歌唱事业超过50年,歌路与郑君绵相似,歌曲比较市井及另类,所唱的粤语流行曲诙谐鬼马、讽刺时弊,充分代表了香港七八十年代本土大众文化。由尹光自己创作的歌词更是低死精警、幽默惹笑、谐而不谑,深受市民欢迎。胡美仪胡美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