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

ID:19774003

大小:804.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06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_第1页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_第2页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_第3页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_第4页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人格障碍例一:四川成都的“小魔女”十五、六岁,偷窃(钱、首饰、手机等)、说谎;染发、浓妆艳抹、混迹于歌舞厅;污言秽语、脾气暴躁。此女的身世很不幸。她出生于四川一个山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送给成都一家人抚养,后来养母去世,继母进门,且生一儿子,在这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小魔女”的地位一落千丈,不仅吃不好、穿不好,而且还要帮助开饭店的养父母干很多体力活。小魔女的学习成绩开始急剧下跌,经常逃学、夜不归宿;之后,在继母的唆使下,养父将其送回老家,亲生父母却不愿再承担抚养义务,而她与亲生父母也无感情,加之小山村的生活毕竟

2、不如城里的生活舒适,于是她逃回成都。就这样,她被两家推来推去,也曾被好心人收留过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流落到社会上。变成目前的小魔女。例二:一个机关的处长自结婚起常无缘无故地为一丁点儿小事打妻子。最后,吓得妻子不敢脱衣服睡觉,不敢在他之前睡觉。而此人在单位却是年年的优秀,大家公认的好干部。这种家庭暴力往往有人格方面的原因。《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家和第一节人格障碍一、人格障碍的概念及其演化历史(一)概念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s)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

3、的异常行为模式。(二)人格障碍概念的演化历史人格障碍有许多别名:病态人格、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精神病态人格等。人格障碍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术语。(二)人格障碍概念的演化历史1806年,比奈(P.Pinel)提出术语:“不伴有疯狂症状的躁狂症”。1835年,法国人彼利察尔德(Prichard)提出“道德狂乱症”概念。1900年,法国人莫伊比乌斯(Moebius)首次提出“病态人格”概念,指出“病态人格是一种正常人的疯病”。(二)人格障碍概念的演化历史1944年却联(Carran)等人提出病态人格的三种类型:①脆弱型人格

4、:耐挫力低,容易发生神经症等病态人格反应。 ②反常或异常型人格:这种人性格异常,超出正常人轨道,很难与人相处。 ③“社会病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社会行为,越轨行为等。(与施奈德的观点类似,后者提出了对病因的看法)(二)人格障碍概念的演化历史德国,施奈德(Schneider):是一种异常人格,由于其人格的异常性而妨碍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或者给本人造成精神痛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既害人又害己。施奈德认为人格障碍和神经症有同一的根源,只是表现不同而已。“神经症患者使自己受苦,病态人格则使社会受害”。(二)人格障碍概念

5、的演化历史1960s,英国学者梅耶-格罗斯(Mayer-Gross)认为,“理论上无法把所谓病态人格与所谓的神经官能症性人格区别开来。它们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反应,一方面取决于素质的倾向;一方面取决于环境中的压力。”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病态人格,而从临床出发则视为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不同于“精神病”或者说它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原因:①缺乏作为一种疾病单元所具有的特征,如具体的起病时间,病程和转归等特征。②智力正常,无意识障碍和认知缺陷;③并不脱离现实,且有一定的社交能力。④人格障碍的行为模式持久少变。但是,人格障碍患者都有

6、一个终生顺应不良的历史,而且容易滑上严重的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不同于人格改变①出现时间:人格障碍是对正常人格的偏离,因此,它和正常的人格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起来的。童年起开始显露,青年期显著,成年后固定。精神病学界公认,18岁以前不诊断人格障碍。而人格改变是在成年后出现的人格上的病态。②发病原因: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结构的内在不协调,原因不一。而人格改变是由于创伤或精神疾病导致。(如精神分裂症、癫痫、脑炎、老年性痴呆等精神疾病都会引起人格改变。大脑的创伤引起的人格改变等。)二、人格障碍的特征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

7、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

8、碍的表现或后果。三、人格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1、心理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认为人格障是个性的障碍,源自早年的亲子关系受到了损害导致自我(ego)虚弱。反社会人格障碍是超我发展不良的结果,可能源自幼年时与同别家长认同的失败,也可能这个家长本身就具有反社会人格倾向。2、行为心理学观点行为心理学更关注异常的行为而不太接受人格障碍稳定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