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

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

ID:19765359

大小:71.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6

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_第1页
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_第2页
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_第3页
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_第4页
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学创作的民间立场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界,“民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从一个独特视角,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理论活力,它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价值深深触动了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的思考。“民间”的存在无疑给知识分子精神发展、文学创作拓展了文化空间。关键词:民间立场;创作;价值取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时期作家诸如余平、张炜和莫言等在小说创作上有共同的民间立场,同时又各具鲜明的特色,各自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表达。所谓“民间立场”,可以理解为“民间”这种非权力形态也非

2、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写作的各方面,作家把自己融入民间,以讲述老百姓故事的方式为出发点,表达对时代的认识,并从中确认理想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取向。它是对“民间”的价值取向的尊重与认可,特别是民间价值取向与主流价值产生错位甚至背离时,他们依然能从一些看似陈腐的精神资源中发掘出鲜活的生命与时代价值。可以说,民间立场是以“民间”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写作姿态,在此基础上,作家通过民间叙述,进一步体现自己的民间情怀和民间价值取向,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民间的审美风格。作家的民间立场,从一定意义

3、上来说就是人性的立场,是人道主义的立场。“民间”首先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客观存在,是相对于政治空间和主流意识形态空间而存在的。在这里,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人性等都处于相对自由和真实的状态;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等活动大都出自自然本真的需求,相对来说没有更多的顾忌和矫饰,这表现为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表现为人们朴实本真的性格。艺术创作的特性和特殊规律正需要这样一个自在的生活空间和审美空间,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创作资源,蕴含着巨大的艺术创作的可能性。首先,从创作题材上看,民间立场的作家都有着“走向

4、民间”的共同眷恋:故土。如张炜和莫言都在乡土的民间世界中出生长大,都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土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怀有深深的依恋。投入创作后,两位作家源源不断地将生活的经历和体验诉诸笔端。他们自觉地将故土设置为创作的背景,一次次地将人们带入那片翠绿的葡萄园和火红的高粱地。各自在家乡的土地上,发掘着民间传统文明在历史、现实、时空中的生命力。其次,从创作主题上看,此类作品都持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作家们都自觉从民间出发,从民间自由自在的人身上寻找发掘人的本性;或者把人放到民间话语中去考察,从而发现被遮掩的人性。

5、作家还以民间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与现实,驱除了意识形态的蒙蔽,发现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民间历史。一、民间立场的文学创作对“人”的发现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再复在《我国文学史上对人的三次发现》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学向来忽视“人”,人的价值被蔑视、被践踏,以人为本的观念始终没有形成。“五四”以来我国现代文学直到当代文学不断有新的思潮出现,这时,第一次人的发现出现了,这股思潮的变迁史大体上是人的观念的变迁史,更具体地说,是人在文学中的地位的变迁史。新时期文学伊始,出现了又一次“人的发现”,有历史的反思、人的重新发现、

6、文学形式的新探索三个特征,而中心思潮是对人的重新发现。这次人的发现本质上是五四运动人的发现的重复,但具有更深层次的发现。“五四”时期对人的肯定是求助社会,要求社会改变吃人的历史,要求社会肯定人的价值,包括小人物的价值;而民间立场对人的发现,他们并不是求助社会,而是求助于己,求助自我。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真正的作家决不把他的人物当做工具,当做傀儡,而是把他当成一个人,当成一个和他自己一样有着一定思想感情、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的。他一定是充分尊重这个人的个性的,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描写这个

7、人物;他可以在他的描写中表示他对这个人物的赞扬或是贬责,肯定或是否定;正像在生活中,他可以通过自己对一个人的评价来介绍这个人一样。但他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他的人物身上去,迫使他的人物来屈从自己的意志。在生活中是如此,在作品中也是如此。二、民间立场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在中国当代,“革命历史题材”一直是文学的重心所在。黄子平说:“‘革命历史小说’是我对中国大陆1950至1970年生产的一大批作品的‘文学史’命名。这些作品在既定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可以说,这段

8、叙述较为客观地概括了革命意识形态对文学浸染和侵占的起因和过程。文学在一个特殊时代承担了对它来说过于沉重的政治使命,而通过文学,主流意识形态也极为巧妙地完成了对大众、对民间的侵占和改造。这种影响往往比想象的要深刻和深远得多,它是渗透进人的血液和灵魂里的。然而人的意识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当这种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传统的时候,即使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流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迁,传统的习惯意识还往往牢牢地控制着人们的心理高地。历史自有它的真相,只有有思想、有勇气、目光锐利的作家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