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

ID:19748136

大小:1.2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5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_第1页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_第2页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_第3页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_第4页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图文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结直肠癌早筛早治结直肠肿瘤外科2015级硕士研究生:于洋2016-7-12背景与定义AB筛查研究现状筛查的方法及流程CD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小结及展望E目录早筛早诊早治“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背景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致死癌症,死亡概率分别为3.5%和3.1%。我国大肠癌每年的新发病数平均以3%-4%的速度增长,早期发现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筛查策略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结直肠癌前病变及 早期

2、结直肠癌定义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定义:已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腺瘤(包括锯齿状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畸变隐窝灶,尤其伴有异型增生者,皆视为癌前病变。结直肠癌前病变及 早期结直肠癌定义早期结直肠癌的定义:早期结直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局限于黏膜层者仅局限于黏膜上皮层者称为M1期癌称为黏膜内癌(M期癌)变浸润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者称为M2期癌、浸润黏膜肌层者称为M3期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

3、固有肌层者称为黏膜下癌(SM期癌):浸润到黏膜下层上1/3、中1/3、下1/3者分别称为SM1期癌、SM2期癌、SM3期癌结直肠癌筛查的国内外现状欧美:美国癌症协会规定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便潜血检查一次(早期发现率为70%-80%)日本:日本立法规定,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便潜血筛查2日法一次。(早期发现率大于80%)亚太:拟定筛查指引,采用危险因素评分系统,筛查出有必要进行内镜检查的人群(早期发现率小于20%)结直肠癌筛查的国内外现状我国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进行大肠癌普查研究,1988-1989年,我国对河北和山西省一

4、些大中城市进行大肠癌抽样普查;1990-1991年,对北方大中城市及部分农村进行大肠癌抽样普查;1990年在浙江省嘉善县进行大肠癌普查;1987-2002年北京市居民中开展大肠癌普查。结直肠癌高危因素1.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2、家族史:结直肠癌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3.炎症性肠病(IBD)4.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饮食吸烟超重或肥胖5、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筛查1、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人群为"50~74"岁人群。2、结直肠癌筛查对象分为"一般危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对象1.一般危险人群:符合结直肠癌筛查年龄的人群每年

5、检查一次粪便隐血(连续3d),阳性者行肠镜检查。2.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一条者视为高风险人群:①大便潜血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④本人有癌症史;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盆腔放疗史。结直肠癌主要筛查方法基于高危因素的问卷调查:结直肠癌主要筛查方法1、粪便筛查:化学法粪便潜血测试(fecaloccult bloodtesting,FOBT)、免疫法粪便潜血测试(fecalimmunochemical

6、test,FIT)及粪便DNA测试。2、直肠指检3、血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4、内镜筛查:虚拟结肠镜、胶囊内镜、可屈式乙状结肠镜(FSIG)、结肠镜。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1、内镜下治疗:黏膜及黏膜下浅层的癌可用内镜切除,包括高频电圈套法息肉切除术:适用于>5mm的隆起型的病变;热活检钳除术:适合于<5mm的隆起型病变及平坦型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2、手术治疗:隆起无颈型肿瘤、表面型肿瘤、浸润达黏膜下深层及黏膜下的侧方扩散型肿瘤,由于内镜下不能切除,需用腹腔镜切

7、除或开腹结肠切除术。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流程图小结及展望结肠镜检查在诊断上有明显优势,但从设备数量、医师操作技术、受筛者自愿率、费用-效益比等因素考虑,结肠镜用于结直肠癌初次筛查的可行性不高。粪便DNA检测、胶囊内镜等新技术因低风险、高接受度,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筛查的替代选择。CRC检查对死亡率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CRC死亡率会持续下降,但仍需要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支持这一结论。感谢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