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

ID:19736842

大小:383.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5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_第1页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_第2页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_第3页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_第4页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又称churg──strauss综合征。该病于1939年首先由Rackemann和Greene观察到部分结节性多功脉炎患者伴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肺内病变三联征的特点,后被Churg和Strauss命名为变应性肉芽肿和血管炎。该病为一种主要累及小、中血管口径的系统性、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尤其是肺部血管最易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哮喘、变应性鼻炎,全身血管炎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为特点。该病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高峰,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故其发病机制也仅为一些学说

2、。如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素质、家族史、寄生虫、乙型肝炎病毒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故其发病机制亦仅为病原体直攻击学、针对血管成分的免疫学说和间接免疫反应学说等。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CSS是一类病因不明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病理特征为血管炎,受累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小静脉,冠状动脉等中等血管也可受侵犯。主要受累脏器为肺、心、肾、皮肤和外周神经,多数患者有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常伴有哮喘或变应性鼻炎。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关。哮喘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哮喘发生在血管炎发病或诊断CSS之前多年,其他早

3、期表现是多年的鼻息肉和过敏性鼻炎。第二阶段是组织或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正常情况嗜酸性粒细胞不超过细胞总数的5%,但CSS的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可高达60%。第三阶段是血管炎的表现:累及皮肤、肺、肾、神经和其他器官。(1)呼吸系统:CSS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多见,变应性鼻炎常为初始症状,哮喘亦为主要表现之一,后期多数患者呈现肺内浸润性病变,胸片为游走性片状影。该患者于病程初期即出现呼吸系统症状,胸部CT提示有双侧肺炎和胸膜炎,入院后行肺HRCT证实还有肺间质改变。2)皮肤表现:仅次于呼吸系统症状,常出现皮疹及皮下结节,后者为特征性表现,但相对少见,病

4、理为嗜酸细胞浸润性结节。3)心脏:为CSS主要靶器官之一,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心肌及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主要表现为急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心脏受累常为CSS的主要死亡原因。该患者入院后有时心悸,虽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证据,也未发现明确心律失常存在,但心电图有非特异性心肌损害表现,如能行心肌活检可能会发现嗜酸细胞浸润。(4)神经系统:以外周神经受累为多见,可为多发性单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炎。可表现严重的麻木、刺痛、放射痛,肌无力等,该患者既往有反复眼眶痛,虽然经颅多普勒彩超和瞬目反射结果均阴性,但由于检查手段有限,仍不

5、能除外神经系统受累,如能取得相应组织行病理检查当可进一步明确.(5)消化系统:CSS累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症状,以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常见,严重时可有穿孔,当严重肉芽肿形成时,可出现结节性肿块。同时亦可以引起腹膜炎,腹水内可见大量嗜酸细胞。该患者即以肠道起病,表现为胃肠道炎症和肠道内肉芽肿性病变,病理证实有广泛嗜酸细胞浸润.(6)肾脏:肾脏累及较少见,如为肾小血管受累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可自行缓解,极少进展为肾功能衰竭。该患者在病程中肾损害表现较突出,多种检查提示可能有肾动脉受累,需与显微镜下多动脉炎鉴别。(7)关

6、节和肌肉: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痛,CSS早期常出现小腿肌肉痉挛,以腓肠肌受累最具特征性。CSS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为特征性指标之一,一般大于1.5×109/L;血IgE增高是另一特点;和所有血管炎一样,CSS缺乏标记性特异抗体,部分患者可有ANCA阳性、补体下降,有的类风湿因子阳性;另外,血沉、C反应蛋白、丙种球蛋白也可升高。该患者入院后行相关检查并无太多阳性发现,可能与已经应用激素治疗有关。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诊断标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经激素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可下降,但复发时又再次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IgE升高,约

7、67%的患者抗白细胞浆抗体阳性。受累组织活检显示小血管的血管炎,血管周围肉芽肿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具有较高诊断意义。本病ANCA可阳性,多数P-ANCA阳性。ANCA主要针对两个抗原即丝氨酸蛋白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MPO-ANCA又称核周型ANCA,即p-ANCA。70%的显微镜下微血管炎是p-ANCA阳性。PR3-ANCA又称胞质型ANCA,即C-ANCA,多见韦格纳肉芽肿。美国1990年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的分类诊断标准如下:1.哮喘史。2.血嗜酸粒细胞>10%(白细胞分类)。·3.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4.

8、迹走性或一过性肺浸润。固定性浸润不属于此项。5.鼻窦病。病史有急性或慢性鼻窦痛或压痛,·或X线片示鼻窦不透明。6.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活检示动脉、微动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