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药卫生脾脓肿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脾脓肿现病史(2010.8.17入院)患者、女性、80岁,因“发热1周”,体温最高达到39.6℃,伴有畏寒(热型不详),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恶心、呕吐,无头昏、心慌,无腹痛、腹泻,在当地卫生院予静滴“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及克林霉素”体温可以降至正常,但随后又继续发热,昨日在我院门诊诊治,血常规WBC9.83G/L、N%85.74%,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小便常规正常,予静滴“塞欧”治疗,今日以“发热待查”收入。食欲略下降、睡眠一般,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高180/140mmHg,口服安内真(1片QD),去年发现脾大、
2、右肾积水、右肾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结石可能,左肾囊肿,近1年来诉有肾区和左上腹部不适,间断有发热,口服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否认过敏史。无抽烟、饮酒,自然产3个,无手术病史。体格检查T37.4℃、R20bpm、P98bpm、BP130/80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HR98bpm、律齐、无杂音,腹软,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2010.8.17我院门诊血常规WBC9.83G/L、N%85.74%,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小便常规正
3、常。初步诊断1.发热待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2.双肾结石?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入院辅检:肝肾功能电解质K2.8mmol/L,ALB29.8g/L,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正常;ESR29mm/h;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阴性;凝血功能正常;上腹部CT显示:脾明显增大、见多个囊性低密度影,边缘较清,密度均匀,最大者6.0*4.8厘米,CT值13HU,肝胆和胰腺未见异常、双侧胸腔积液。印象:1.脾多发囊性病变;2.双侧胸腔积液。肝胆脾胰、双肾及输尿管彩超脾厚6.4厘米、长20.7厘米,实质回声不均匀,下级见大小约17.9*4.2厘米夜性暗区,内可见细密
4、光点漂浮及絮状漂浮物。超声提示:1.脾大2.脾下所见、结合病史考虑为()3.胆囊壁毛糙4.左肾囊肿。脾脓肿(SplenicAbscess)脾脓肿首先由Grand和Mousel于1885年报告。尸检发生率为0.4%~0.7%,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年龄为11个月~87岁。分型Goducz将脾脓肿分为:①尸检型。通过尸检发现的脾脓肿。此型为多发的小的脓肿病灶,主要继发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白血病和败血症;②临床型:以单发的巨大脓肿多见。分为3类:①转移性脓肿,约占75%;②脾脏外伤和梗塞引起的脾脓肿,约占10%~25%;③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直接侵袭脾脏所致
5、脾脓肿,约占10%。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①畏寒、发热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畏寒、发热,体温多达38~39.0℃或更高,呈弛张热或稽溜热型。②腹痛80%以上患者左上腹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呼吸时疼痛加重。疼痛表示炎症累及脾包膜及脾周围炎。约35%的疼痛向左肩部放射痛,表示炎症侵犯膈肌。③脾肿大约50%患者左上腹可触及肿大脾脏,局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左上腹或左季肋部局限性皮肤水肿。④白细胞增高约70%~90%患者白细胞增高,核左移伴中毒颗粒。⑤血培养。多发性脓肿血培养阳性率达70%,孤立性脓肿仅10%~15%。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见脾影增大,
6、左上腹可见肠道外积气或液平面。胸部平片可见左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左下肺肺炎,胸腔积液等。(2)B超检查 可见脾增大,内有呈囊性液性暗区,并可确定其部位、大小和性质。(3)CT检查 可见脾肿大及液性暗区,以及脓肿的大小、部位及性质(4)同位素扫描 方法简便,无痛苦,可明确脾脓肿的大小及部位;(5)脾动脉造影 可见脾增大,动脉期脾内有一无血管区的膨胀性肿块,脾血管移位、变直或分开;毛细血管期,脓肿呈现边缘不规则而模糊的充盈缺损。诊断以往脾脓肿术前误诊率较高。但自从影像学广泛应用以来,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对于在近期内患过感染性疾病,出现畏寒、高热,左上
7、腹及左季肋部疼痛,白细胞升高,脾肿大时或正患有感染性疾病出现疼痛转移及腹痛加剧,高热持续不退;以及既往有过脾区外伤史者,都应想到该病。分期1.早期 多数脾脓肿早期均有轻至中度脾肿大。2.进展期 即不完全液化、坏死期。此期部分病例具有可逆性,当感染控制后,脾大多可恢复正常。3.晚期 病灶表现为低密度,CT值18~34Hu,其周围为等密度。鉴别诊断进展期脾脓肿 是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时期,需与以下病变进行鉴别:(1)脾脏淋巴瘤;(2)转移瘤;(3)脾梗死;(4)脾血肿;(5)脾结核;(6)脾血管瘤。晚期脾脓肿 需与脾囊肿鉴别。治疗脾脓肿的治疗原则上是行病灶
8、在内的脾切除术。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临床特点和愈合因素台湾DrTsung-HuiHu回顾性研究了台湾1986-2004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