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

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

ID:19701092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_第1页
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_第2页
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_第3页
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_第4页
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用  一、引言  近年来,诸如互动、协同、动态系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这样的概念频见于母语和二语习得的文章中,成为此领域的热点。从Atkinson的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视角开始,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交互在二语习得中逐渐引起关注。社会认知视角的语言习得观认为语言习得产生于交互的社会和认知层面,并存于人类大脑与真实世界中,互建互构。此后,Leeetal在神经生物科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互动这一概念进一步提升为人类的一种本能,认为婴儿与生俱来具有与父母亲等照顾者互动的欲望。  PickeringGarrod提出交互协同模式的概念,并在Picker

2、ingGarrod及Costaetal被进一步阐释。交互协同模式认为,人们在交谈中,双方各自的语言、情景模式以及一般知识等不同层次都会互动协同,而且一个层次的协同会促进其他层次的趋同,对应地,一个层次的协同受阻也会导致其他层次协同的受阻。而Atkinson提出的协同强调,其是个人与他人、环境、情景、工具等协调互动的复杂过程。虽然Atkinson和PickeringGarrod对互动的对象有不同的界定,但他们都认为互动双方存在趋同的趋势。最新的研究尝试探讨语言和动态系统理论及复杂自适应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研究结果阐明了语言就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或者动态系统。尽管不同研

3、究者对该动态系统的定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语言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和自适应的过程。  针对目前不同研究者侧重点各不相同,或强调互动、或凸显协同在语言习得的核心作用,亦或强调语言的复杂自适应性,本文将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结合人类互动本能理论和交互协同模式,阐释互动和协同对母语和二语习得的贡献,从而不仅将互动、协同及CAS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更能深刻揭示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结果对第二语言的教与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语言作为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特征    deBot认为诸如混沌理论、动态系统理论、复杂理论及CAS,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和重点,但

4、这些理论在语言作为复杂系统分析中是可以互换的,因此本文也使用CAS指称这一系列的理论。  Leeetal.总结了CAS所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局部随机互动、标识、内部模型和模式匹配、流动性、自下而上和间接控制、反馈和循环因果及锁定。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及其原则的适应条件,可清晰地看出,语言发展过程符合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原则,主要表现在:  (一)满足局部随机互动原则  局部互动体现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例如单个语音之间的局部互动形成了音位学;单个语素之间的互动产生了形态学;单个词之间的互动形成词组;词组之间的互动产生句法。  (二)满足标识原则  英语本族语人之间对话中的话轮、

5、纠错及顺序结构体系,这一体系能预测对话的进展方向因而起到标识的作用。  (三)满足流动性原则  二语习得中被反复证明的个体差异可充分说明语言中的乘积效应。例如,在语言课堂上,当老师的话语输入到由学生组成的X络中,语言输入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效果各不相同。此外,国内教学活动所倡导的教学相长也集中反映了这两种效果。  (四)满足自下而上和间接控制原则  王初明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外语学习其中一小部分的语音学习会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外语学习成绩。与此相反,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以假设的普遍语法绘制语言发展的蓝图的做法,似乎与语言发展的本质相违背。

6、  以上论证充分表明,语言系统遵循CAS的原则,因而属于一个CAS。  三、互动和协同与母语、二语习得  互动本能理论和互动协同模式为揭示互动和协同在母语和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首先简要介绍了该理论,进而充分论证二者的有力结合是儿童普遍习得母语成为必然,与年龄增长相伴的人类互动本能的减弱及个人互动和协同经历的差异,造就了成人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  (一)互动本能理论与语言习得  Leeetal.根据进化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提出,语言作为一个CAS,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互动,并依托两项学习策略,即模式发现和统计学习。他认为人类具有互动本能,互动

7、本能是指人与生俱来的与同类照顾者进行互动的欲望,这一欲望的根本动力是与交谈者建立依恋和隶属关系的社会静态值。  DepueMorrone-Strupinsky提出的社会从属关系模型正是对社会静态值的神经生物基础的阐释。社会从属关系模型将社会从属关系分为两部分:欲望驱动阶段和饱足阶段。对于儿童,饱足阶段的生物基础首先发展成熟,刺激儿童与父母的互动释放体内阿片,使其建立一种社会和情感依恋,成为保障互动和语言习得的先天动力机制。同时,在此过程中与父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形成儿童的社会静态记忆,而这种记忆将成为其后从属关系建立的模板。一旦小孩长大,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