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01067
大小:3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5
《在数学感知中培养学生悟性和灵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数学感知中培养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某方面的悟性和灵性是天生的,是后天无法培养的。以至于有人说:教育是寻找聪明的学生,而不是教学生聪明。其实,这都是一种曲解,这种观点也是有害的。因为它不是引导人们去认识一个人的悟性和灵性从而驾驭它们,反而是解除人们的思想武装,无所作为。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灵性指智慧聪明才智或经过培养训练而具有的智慧。人不是生而知之的。印度狼孩和“天才”卡尔·威特的区别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思维的体操”,它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窗口,只不过通常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数学感知是以数量关系和空
2、间形式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并反映至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数学教师完全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感知中培养学生悟性和灵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我们从关注学生模仿能力的维度跃入了另一个新的层次,对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的关注,更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数学可以是感性的,数学的呈现形式通过感知作用于头脑,带给我们理性的思考。可以说:理性中的感性就是种悟性,它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效果。正如立体声是双耳形成的效应。数学老师要巧妙地在学生的数学感知中制造一些玄机,就能使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左脑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沿着原方向不断地深入;而右脑从感性的角度来看,则是逐渐地浅化,最终两方面相
3、撞,思路破壳而出,那种心里透亮的感觉,让人记忆深刻。从认识的过程来看,灵性是一种突变性的创造活动,它一经触发,就会被突然催发,使感性认识突然升华到理性认识。数学老师可以制造恰当地情境,使之成为学生数学灵性突发的催化剂。现代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悟性和灵性是渐进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在无意识思维状态下的突进,是量变到质变的反映,是人的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必然在偶然中的反映。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注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那么学生的灵性之门必将开启。案例一:负数的引入北师大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的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为了引入负数,我讲新课前作了足够的辅垫:首先从人类发明数的历史进程介绍起,
4、激发学生“发明”的欲望。再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引例引出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诱惑”学生去发明新的数,最后依老师的“合理、简便、形象生动、易记易懂”的发明要求,学生的“发明”成果爆发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在黑板上汇报他们的发明成果,我班写出了三十余种不同的方案,令我惊喜不已。(以3为例,每个方框上面的表示零上3℃,下面的表示零下3℃)。见到这样的场面,谁能说我们的学生不是充满灵性?新课标的让学生“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美探索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对比过去的观念和教材,大多数数学老师恐怕是介绍引例后,直接给出“+3、-3”的表示法,这样
5、的教学,又怎能让学生有多少悟性和灵性?案例二:同底数幂的乘法北师大教材七年级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师:(手中拿出4张牌3、3、5、2)我们来玩个“24点”的游戏众生:(兴奋起来)好啊!纷纷动手、动脑。不一会儿,生1:(5+2)×3+3=24生2:(3×5-3)×2=24师:还有吗?一片默然。师:看好喽。32+3×5=24,52-3/3=1众生:(静默片刻后又哗然一片)这里用了“平方”运算!引出幂的定义后,我并不急于给出公式,而是:(1)试验:幂幂幂运算符号(2)问题:你能找到哪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24+23=27①24÷23=2生2:33×33=36③33+33=2×33
6、④35-35=0⑤33÷33=1⑥生3:24×23=27⑦生4:33-32=3⑧在排除了式子①、⑧后,生5:我总结出相同的幂相减为0,相除为1,相加就等于2乘以这个幂,相乘就是底数一样,指数是原来的2倍。师:很好,针对式子③和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又能找到什么规律呢?生6:相同的特点是底数一样,它们是相乘。规律是:底数没变,指数加起来。学生们纷纷呼应:对!师:非常好!我们用朗朗上口的口决表示成:同底幂相乘……众生: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生7:老师,我从②式还发现: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在这样的情景中,老师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的!案例3:探索某些四边形面积的等分线师:在△ABC中,
7、能作一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生1:能,作任一条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就可以了。师:理由呢?众生: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问题2:在□ABCD中,能作一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生2:能,画对角线,因为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着在图中画出直线AC和BC)师:有没有其它方法?生3:还有过平行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直线,因为这样分成的两个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等底等高(在图中画出直线EF、GH)。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