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95921
大小:4.91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05
《狼疮疑难病例讨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儿科疑难重症诊治思路风湿免疫病高级研讨班病例讨论汇报:李冀住院总医师指导:宋红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唐某某,男,14岁主诉:间断发热1月,发现血三系减低2周。入院日期:2012年3月22日 现病史 患儿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表现为间断高热,最高体温40℃,伴乏力,偶有咳嗽,不伴畏寒、寒战,无皮疹及关节痛。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 入院前2周当地医院查WBC↓2.6×109/L,HGB↓61g/L,PLT↓37×109/L;尿常规蛋白(+++)、潜血(+++);24小时尿蛋白3.53g;Alb↓27.6g/L,BUN↑14.9mmol/L,Cr↑168.6μmol/L;补体C3↓0.49g/L,C4↓0.06g/L;ANA1:300(颗粒型),抗ds-DNA弱阳性。 心脏彩超示心包腔中量积液。肺部CT示胸腔积液。当地医院诊断SLE。2012-3-8(发病2周)予甲强龙500mg×3d治疗,后足量泼尼松口服,并给予IVIG50g,输洗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各1次。因贫血、血小板减少、肾脏功能无明显改善就诊于我院。 体格检查 T36.2℃、P90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WT64Kg。神清,精神弱。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未及肿大浅表淋巴结,颈软,无抵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下肺呼吸音稍低,双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未及杂音,腹部膨隆,肠鸣音正常,肝脾肋下未及,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关节无肿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诊治经过 继口服泼尼松,并予氢氯噻嗪、倍他乐克。血常规WBC9.10×109/L,N%80.1%,HGB69g/L,PLT9×109/L。尿常规蛋白3g/L,红细胞2990.9/μL,24小时尿蛋白定量2.9g。肝肾功Alb29g/L,LDH451U/L,BUN30.03mmol/L,Cr343μmol/L。完善病原学相关检查除外感染。 免疫方面血沉9mm/h。补体C30.395g/L,C40.081g/L。ANA1:640,抗ds-DNA、抗心磷脂抗体、ENA谱(含Sm抗体)、ANCA均阴性。 血液方面凝血功能PT12.1s,FIB↑3.95g/L,APTT↑39.0s,INR1.13,TT14.8s,D-Dimer↑236μg/L,FDP↑9.4μg/ml。Ret7.55%。Coomb’s试验阴性。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见红细胞碎片。骨髓检查:增生骨髓象,各系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双肾皮质回声增强;脾大;肝周、脾周、肾周可见游离性液性暗区。心脏彩超:中量心包积液。胸片:双肺纹理增多,心影增大,双侧肋膈角钝。 血压问题入院后监测患儿血压150-160/90-100mmHg,给予倍他乐克、拜新同、氢氯噻嗪、哌唑嗪联合控制血压,血压仅能维持在145/90mmHg左右。 提出问题1、可以诊断SLE吗?2、如何解释肾功能越来越糟?3、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 问题1 1.颊部红斑2.盘状红斑3.光过敏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或管型。8.神经病变9.血液学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磷脂抗体+。11.抗核抗体 该患儿为青春期男性,急性起病,亚急性病程,存在血液系统受累、肾脏受累、多浆膜腔积液、ANA阳性。除外各种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患儿病初外院抗ds-DNA阳性,可能是经激素治疗后ds-DNA转阴。为明确诊断,应行肾脏穿刺病理检查。 问题2 患儿存在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乳酸脱氢酶升高、Coomb’s试验阴性,提示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加之患儿存在血小板减少、发热、肾脏损害(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度提示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TMA)。 TMA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器官受累的急性临床综合征。虽然病理上微血管的病变一致,但病因多样。经典的TMA指HUS和TTP。HUS多见于儿童,肾功能损害更明显;TTP多发生于成人,神经系统症状突出。以TMA起病的儿童SLE报道较少。 患儿肾功能不全加重,血压升高。入院第3天开始行血浆置换3次,患儿血小板恢复至140×109/L,LDH降至311U/L,Cr99μmol/L,BUN17.55mmol/L。后加用卡托普利联合降血压,患儿血压维持在140/90mmHg左右。患儿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症状经血浆置换后好转,但该病确诊需病理证实。 问题3 肾小球细胞数增多,弥漫性系膜细胞及局灶节段性内皮细胞增生。部分毛细血管襻受压变窄闭塞。基底膜阶段性增厚,伴系膜插入和双规形成,可见襻坏死及入球小动脉坏死。内皮下、系膜区可见嗜复红物质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浊肿及空泡变性,管腔内可见红细胞管型。小叶间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内膜水肿。肾脏病理(光镜) 入球小动脉内膜粘液性水肿,水肿内膜中可见红细胞碎片沉积—为TMA特征性病变 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内膜粘液性水肿 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及刷状缘脱落,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IgG、C3、C1q阳性,弥漫性沿血管襻、系膜区颗粒样分布。肾脏病理(免疫荧光) 患儿肾脏病理提示小叶间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内膜水肿,支持TMA诊断。患儿肾脏病理免疫荧光C1q阳性,支持SLE诊断。 治疗及预后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患儿经治疗5个月随访,无不适主诉,腹部已无腹水。血沉、补体正常。血压维持在140/90mmHg,血常规WBC8.10×109/L,HGB109g/L,PLT215×109/L。尿常规仍提示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11.06mmol/L,肌酐97μmol/L。 点评要点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以TMA起病的患儿,应该想到SLE的可能。该患儿除TMA的表现外有多浆膜腔积液、ANA及抗ds-DNA阳性,用HUS或TTP不能解释疾病全貌。因此还应考虑其他可造成TMA的疾病,如恶性高血压、恶性肿瘤、移植相关性TMA、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部分与药物相关的TMA等。 一旦确诊TMA后应尽快进行血浆置换,如无立即进行血浆置换的条件,可先输注大量血浆直到可进行血浆置换。本例患儿入院后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TMA,行血浆置换后,TMA症状得到缓解,治疗顺利。 肾脏内微血管血栓的形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患儿高血压不易控制,而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加重TMA,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积极控制血压,监测肌酐的情况下早期应用ACEI类药物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 SLE患者合并TMA的患儿较少,相关研究较少。该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死亡率很高。经积极有效治疗其TMA症状可得到缓解,但SLE合并TMA的患者病情重、远期预后较差,尤其是肾脏功能很难恢复。 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