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

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

ID:19694230

大小:12.45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10-05

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_第1页
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_第2页
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_第3页
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_第4页
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_第5页
资源描述:

《色素性皮肤病课件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的 临床及激光治疗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刘科峰正常皮肤颜色红色血红蛋白蓝色脱氧血红蛋白黄色胡萝卜素棕色黑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一)定义指在表皮或/和真皮内的色素增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色素的分类:内在色素:黑色素、含铁血黄素、胆色素等;外在色素: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药物 重金属 异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二)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的分类1、按解剖部位分:表皮真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按病因分:先天性或遗传性代谢性卟啉病等内分泌性黄褐斑、妊娠等营养性Pellagra、慢性营养不良等化学和药物性5-FU、固定药疹等物理性热、紫外线照射等炎症和感染性DLE、LP

2、、炎症后色素沉着等新生物性以及混杂性因素黑棘皮病、转移性黑素瘤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按发病机制分:黑素细胞活性增加黑素细胞数目增加或痣细胞存在非黑素缺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三)常见的局限性浅表性色素增生性疾病局部无明显黑素细胞增生的局部有黑素细胞增生的1.局部无明显黑素细胞增生的局限性黑色素增加,但黑素细胞数量无明显的增加病种雀斑咖啡牛奶斑Becker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雀斑定义:曝光部位色素增加性斑疹病因:遗传倾向日光、X线、紫外线的照射过多临床表现:对称分布于曝光部位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斑疹边缘清楚但不规则淡褐色至棕褐色组织病理:表皮结构正常,表皮

3、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轻度至中度增多,但黑素细胞的数量并未增加,表皮附件黑色素增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牛奶咖啡斑临床表现:疏散局限形状不一斑疹或斑片淡棕色至棕色的、色泽均匀 其边界清楚 新生儿多见 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病理:表皮结构正常,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轻度增多,但黑素细胞的数量并未增加,表皮附件黑色素增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Becker痣临床表现:青春期男性多发,强烈曝晒后易发,发病突然,淡棕色至深棕色斑片,边界清楚但极不规则,其周围平坦,毛发增多组织病理:表皮基底层及基底层上部黑色素明显增加,黑素细胞数量正常或轻度增加,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

4、增加,毛囊数量增加、形状增大,同时常可见平滑肌数量增多。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黑素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角质形成细胞内黑色素小体复合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局部有黑素细胞增加的单纯性雀斑样痣斑痣(1)单纯性雀斑样痣临床表现:较多见于婴幼儿,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及粘膜,为散在分布的针尖至粟米大小的斑疹,呈一致性棕色至黑色,单个或多个,其形状多样,局限性,边界清楚。组织病理:基层内黑素细胞增加,黑素细胞及基底细胞内黑色素增加,表皮浅层甚至角质层内常可见黑色素颗粒。表皮突稍伸长,棘层轻度

5、肥厚。在真皮浅层可见噬黑素细胞,毛细血管周围有轻度炎症浸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斑痣临床表现:发生于出生后不久,可呈带状或节段性分布,为在咖啡斑基础上有色素增加性斑疹或丘疹,直径在1~2mm之间。组织病理:皮损中非斑点处同单纯性雀斑样痣的一样,其多巴阳性的黑素细胞轻度增加,同时表皮内黑色素增多;深的斑疹或丘疹则表现为交界痣或混合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局限性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肤病蒙古斑太田痣获得性太田痣样斑伊藤痣蓝痣文身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后天性黑素细胞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病机

6、制:真皮黑素增多色素失禁、真皮黄褐斑、斑状皮肤淀粉样变、瑞尔黑变病等真皮黑素细胞或痣细胞的增多非黑素缺陷重金属、文身、抗疟药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蒙古斑亚洲人中常见,高加索人和黑人罕见临床表现:常发生在骶尾部或臀部,蓝黑色斑片,边缘清楚。临床异型:持久性蒙古斑异位蒙古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蒙古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太田痣临床表现:皮损位于颜面部三叉神经Ⅰ、Ⅱ支支配的区域。基本损害为斑片,颜色从褐色、青灰、青色至紫色或青黑色,斑片中央或周边有时分布大小不等的斑点。眼、耳、鼻、口、咽喉等部位粘膜亦可受累。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可见梭形、双极、树枝状的黑素细胞,分布

7、于胶原纤维之间,其长轴与皮面平行,在皮肤附属器周围则垂直排列,真皮深层也可有少量黑素细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获得性太田痣样斑临床表现:对称分布于前额、颞侧、眼睑、颧部、鼻根、鼻翼部。表现为蓝棕色斑片。大多数30~40岁发病,男性少见,眼、口腔粘膜不受累及。组织病理:真皮上中部见大量黑素细胞,杆状或卵圆形,多巴染色弱阳性。电镜下真皮黑素细胞内含有黑素体,大小为0.4×0.8μm、Ⅱ、Ⅲ、Ⅳ期黑素体均可见到,周围有一细胞外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4.伊藤痣1954年首先由伊藤描述类似于太田痣,常与其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