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

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

ID:19687507

大小:1.47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05

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_第1页
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_第2页
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_第3页
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_第4页
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白血病慢粒 慢淋八年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Leukemia第三节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制作人:邹善思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CML惯称慢粒,起病缓慢,多表现为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伴成熟障碍,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伴有明显脾肿大,甚至巨脾。病程: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BC)。临床表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中年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可因血象异常或脾大而被疑诊,进而确诊。一般症状乏力、易疲劳、低热、纳差、腹部不适、多汗、体重减轻等。肝脾大脾大见于90%的患者,常无压痛。加速期/急变期发热、虚弱、骨痛、脾大、浸润等。其他表现贫血、,胸骨压痛等。实验室和辅助检

2、查1血象:1、慢性期,WBC↑,一般>5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居多,原始细胞<2%,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早期PLT正常或增高,晚期减少。实验室和辅助检查2骨髓:1、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粒/红↑,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明显增多,原始粒<10%。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红系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实验室和辅助检查3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ph染色体是重要标志。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其编码蛋白主要为P210,具酪氨酸激酶活性致粒细胞不断增殖并抑制凋亡,导致CML发生。4血液

3、生化1、尿酸增高。2、维生素B12及其结合力显著增加。3、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不明原因的持续性WBC增高,根据典型血象、髓象改变,脾大、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可诊断。临床符合,而ph(-)者,应进一步作BCR-ABL融合基因检测。2鉴别诊断:ph(+)见于2%的AML、5%儿童ALL及25%的成人ALL。1、其它原因引起的脾大2、类白血病反应3、骨髓纤维化(MF)治疗原则:鉴于急变期时难治,应着重于慢性期的治疗,在现存条件下力争分子水平的缓解和治愈。治疗1一般治疗一般无需快速降低WBC。巨脾压迫明显时可局部放射治疗。治

4、疗2甲磺酸伊马替尼(IM)1、CML首选治疗药物,第一个用于用于CML的靶向治疗药。2、α-苯胺嘧啶衍生物;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3、机制: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降低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增殖。治疗3化学治疗1、羟基脲(HU):首选,抑制DNA合成,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特点。2、白消安(马利兰):烷化剂,作用于早期祖细胞,起效慢。3、其他: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靛玉红、砷剂等。治疗4干扰素α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及分化,免疫调节及癌基因调控等功能。治疗5新型TKI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和博舒替尼等;用于对IM耐药或IM不能耐受的C

5、ML患者。治疗6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目前唯一可能治愈CML的方法。7AP和BP首选IM;控制后尽早行allo-HSCT。预后自然病程3-5年。化疗后中位生存期约39~47个月,5年生存率25~35%,8年生存率8~17%,个别生存10~20年。第四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CLL是成熟样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和脾脏大量蓄积为特征的低度恶性肿瘤。本病在欧美是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我国少见。临床表现老年,男>女,多>50岁;起病:缓慢,多无自觉症状。症状:乏力疲倦、消瘦、发热、盗汗。体征: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其他:自身免疫性表现;副瘤

6、综合症。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血象:淋巴细胞≥5×109/L,至少持续三个月。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少数原淋、幼淋或不典型淋巴细胞;中性比值↓;随病情发展,PLT↓、Hb↓。2骨髓和淋巴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红系、粒系及巨核系↓,伴有溶血时,幼红可增生。对淋巴结的浸润多呈弥漫性。3免疫分型:B淋巴细胞呈单克隆性:CD5、CD19、CD23、CD27、CD43阳性;SMIg、CD20弱阳性;4细胞遗传学40%~80%患者有染色体异常。预后较好的为13q-和正常核型;预后较差的包括+12、11q-、17p-等。5分子生物学50

7、%-60%的CLL有IgV基因突变。预后好,无此突变者预后较差。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1.结合临床表现;2.淋巴细≥5×109/L且至少持续3个月;3.淋巴细<5×109/L,但有典型的骨髓浸润及免疫学特征。鉴别诊断:1.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2.淋巴瘤白血病:特别是由泸泡或弥漫性小裂细胞型淋巴瘤转化者。3.幼淋白血病(PLL)。4.毛细胞白血病(HCL)。临床分期CLL的Binet分期治疗原则:按分期和患者全身情况而定。A期:无需治疗,定期复查。B期:如无症状,并有足够数量正常外周血细胞也可不治疗,如出现下述情况应预化疗。①体重减少≥10%、极度疲

8、劳、发热(>38℃)、盗汗>2周;②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