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86304
大小:4.05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8-10-05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概述】1.定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2.性能特点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3.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1)利水消肿药:多淡,平或寒。入肺、脾、肾、膀胱经。善淡渗利湿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水湿内停诸证。2)利水通淋药:多苦,寒。入肾、膀胱经。善清热利湿通淋。治热淋、血淋、石淋、膏淋等湿热淋证。3.分类、性能特点及适应证:3)利湿退黄药: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善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证。4.使用注意1)本类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慎用或忌用
2、;2)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3)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A)猪苓(B)泽泻(A)薏苡仁(A)香加皮(C)茯苓一、药用来源二、处方用名三、性能特点四、临床应用五、用量用法六、使用注意七、附药【药用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功效退出【性能特点】【临床应用】1.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证均可。2.用于脾虚证。3.用于心悸,失眠。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用量:9~15g。用法:煎服。退出茯苓【用量用法】【附药】茯苓皮:即茯苓菌核的外皮。茯苓性味甘、淡、平。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皮肤水肿。用量、用法同
3、茯苓。【附药】茯神:即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的部份。茯苓性味甘、平。功能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用量、用法同茯苓。薏苡仁【药用来源】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薏苡仁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功效退出【性能特点】清热排脓【临床应用】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尤善治脚气水肿。2.用于脾虚泻泄。3.用于湿痹,筋脉拘挛。4.用于肺痈、肠痈。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量:9~30g。用法:煎服。退出薏苡仁【用量用法】【相似药物比较】茯苓甘淡平心脾肾薏苡仁甘淡凉脾胃肺利水渗湿健脾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为平补渗利之品,为利水渗湿首选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又宁心安神,治疗心
4、悸,失眠。为清补渗利之品,治脾虚水肿及脚气水肿;兼除痹,治疗着痹拘挛;兼清热排脓,治疗肺痈、肠痈。【药用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猪苓猪苓利水渗湿功效退出【性能特点】【相似药物比较】茯苓甘淡平心脾肾猪苓甘淡平肾膀胱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有补益之力,偏健脾利湿,利尿力缓;兼宁心安神。无补益之力,偏利下焦水湿,利尿力强。泽泻一、药用来源二、处方用名三、性能特点四、临床应用五、用量用法【药用来源】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泽泻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功效退出【性能特点】【临床应用】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茯苓、猪苓。(五苓散)2.用于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眩晕。~白术,(泽泻汤)泽泻
5、利水渗湿泄热【临床应用】3.用于湿热下注之淋浊,带下。萹蓄、瞿麦、滑石等同用。4.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之遗精、潮热:六味地黄丸。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第二节利水通淋药车前子(A)滑石(B)木通(B)瞿麦(C)地肤子(C)海金沙(C)石韦(B)萆薢(C)车前子一、药用来源二、处方用名三、性能特点四、临床应用五、用量用法六、使用注意【药用来源】车前科草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车前子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功效退出【性能特点】祛痰止咳【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淋证,水肿。2.用于泄泻。利小便而实大便,临床上以治湿盛水泻,小便不利为宜。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止咳【临床应
6、用】3.用于目赤肿痛或眼目昏花。4.用于咳嗽痰多。用量:9~15g。用法:包煎。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止咳【药用来源】水龙骨科草本植物庐山石苇、石韦或有柄石苇的叶。石韦庐山石苇石韦有柄石苇【药用来源】水龙骨科草本植物庐山石苇、石韦或有柄石苇的叶。石韦庐山石苇有柄石苇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功效退出【性能特点】凉血止血【临床应用】1.用于热淋,石淋,血淋。尤宜于血淋,可与蒲黄同用;热淋、石淋,~滑石、海金沙、茅根等。2.用于肺热咳喘。单用有效。3.用于血热出血。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滑石一、药用来源二、处方用名三、性能特点四、临床应用五、用量用法六、使用注意【药用来
7、源】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滑石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功效退出【性能特点】【临床应用】1.用于热淋,石淋。2.用于湿温,暑湿。3.用于湿疮,湿疹,痱子。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用量:10~20g。用法:包煎。退出滑石【用量用法】木通一、药用来源二、处方用名三、性能特点四、临床应用五、用量用法六、使用注意【药用来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木通三叶木通【药用来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