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

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

ID:19683721

大小:4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5

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_第1页
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_第2页
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_第3页
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_第4页
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法艺术欣赏及习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法艺术欣赏与习作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建國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第一學期通識教育開課申請表遠距教學進修部A~B節可選擇□遠距教學?面授課程名稱中文:書法藝術欣賞與習作(限十字內)英文:AppreciationandexerciseofChineseCalligraphy教材名稱名稱:?自編或講義(外購:書名:作者:出版書局/年:開課狀況(新申請開課?曾於97學年第1學期開課課程調度若因課程考量,中心有權調整至其他學制或時段開課,老師不得異議申請教師:劉家華會辦系主任:中心主

2、任:說明:1、非通識中心之專(兼)任教師,請先徵求(原聘)系主任同意   2、課程名稱及教師,初選通過後不接受更改(換)3、初審及學生選課按學制分別處理4、任一課程請交一份開課計畫書、申請表、課程概述(書面及電子檔,書面申請書需簽章),請於99年3月19日前送至通識中心通識中心彙整送通識教育委員審查,審查通過後即提供學生選課5、上課時段:請參見附件   6、各課程實際開課時間,由中心及各科通識委員依開課需求統一調度「書法藝術欣賞與習作」課程計劃目錄    一、計劃摘要......................

3、.....................................................1  二、課程大綱...........................................................................4(一)、課程特色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聯性  (二)、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與指定閱讀教材、建議延伸閱讀資料  (三)、作業或研究報告設計  (四)、學生學習評量方式與評分標準  三、分組討論..........................

4、.................................................13  四、創意及特殊規劃................................................................14  五、參考資料...........................................................................15一、計劃摘要書法為中國文化核心精神之表現,乃中國特有之傳統,淵遠流長;而毛筆成為中國書法的

5、主要書寫工具,除了歷史發明之機緣和日常便利性外,亦在於其筆觸可隨書寫者作各種自由微妙的變化,創造出無窮的變化意象也因而使書法超越了文字的實用功能,進入藝術領域,開展出歷代書法藝術燦爛輝煌的篇章,成為緊繫中華民族精神心靈的媒介(蘇子敬,台灣書法欣賞與專題研究)所以書法是心靈的藝術,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現因此學習書法除了講求書寫的技法之外,更要懂得欣賞,所以相關的書法史、書法美學、書理書論等皆須加以探討  本課程的理念及所欲傳遞的訊息:「書法」既是傳統,是藝術,雖然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已式微,卻更凸顯其藝術性,其亦是

6、書寫者內在美具體呈現的氣質;更重要的是只要願意、用心,一定能把字寫好且懂得欣賞中國書法這塊藝術瑰寶,更可以藉書法藝術欣賞鍛練心性,磨練耐性,增益德行  本課程分為二部分,再細分為小單元,說明如下:(一)歷代及現代重要書家作品欣賞與品評:分為文房四寶介紹、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六個單元,將書家作品以書體分類詳加介紹(二)書體練習及作品書寫:本課程以較易辨識、技法較為單純之隸書(鄧石如隸書)為練習書體,分為隸書筆法、隸書結構、隸書章法及隸書作品書寫五個單元因每位學生的基礎不同,所以採用共同講解、個別指導的方式

7、教學  每個單元依其特性,分別透過幻燈片加以講解、賞析並示範或指導學生臨摹,且適時與中國其他藝術及西方繪畫藝術的發展相互印證,期能提供學生全方位的認識、欣賞中國書法  本課程的目標:期使學生一方面可以具體了解中國文字形體的演變過程,另一方面透過這些文字可以觀察記錄文字的載體,如金石、竹簡、縑素等,一窺歷史上重要書家作品及其時代書法的風貌;並從認識書法的不同美感,培養對書法藝術的興趣,進而朝「敢寫」、「勤寫」、「愛寫」、「能寫」的方向發展二、課程大綱(一)、課程特色與通識教育核心精神之關聯性  當一個社會過度倚重

8、科技理性時,思考模式便傾向「唯用」、「唯利」,連帶著便形成「短視」、追求「急功近利」而「不擇手段」之弊;此影響所及,種種社會弊端一一浮現,在台灣社會中已是事實的經驗,不遑多論;科技本是無所謂「好壞」、無所謂「善惡」,單視操控科技的人類如何使用;以之行善則造福人類,以之遂行個人一己之私欲則導致惡果因此科技之運用若有問題,問題乃出在人C.P.Snow在《TwoCulturesandthe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