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72345
大小:2.22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0-04
《医学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压力河南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第一节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细菌的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概念: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是测定某一菌株对某种抗菌药物是敏感还是耐药的一种体外监测试验。一、药敏试验的意义和目的意义:大剂量、长疗程——造成对机体的伤害;小剂量、短疗程——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室监测,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就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实验室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1、为临床上
2、治疗某个病人选择最佳抗菌药物,指导临床用药,避免由于用药不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或造成人体伤害;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致病菌的耐药变迁情况,为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3、用于某些细菌的鉴别和鉴定:如Optochin敏感试验、杆菌肽敏感试验和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分别用于鉴定不同的细菌;4、评价新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等药效学特性。二、敏感和耐药的概念一般认为,某菌株能被某种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则该菌株对该抗菌药物敏感;反之,则为耐药。上述概念虽然考虑到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但却忽略了药物的剂量、浓度
3、和机体的耐受性。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敏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定:若某抗菌药物对某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则为“敏感”(S,Sensitive);若某抗菌药物对某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大于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则为“耐药”(R,Resistant);若MIC介于治疗浓度的上下限之间,则为“中介度”(I,Intermediate)。1、MIC(Minimu
4、minhibitoryconcentration)所谓MIC,就是某抗菌药物对某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其测定方法是:(1)、取一列洁净无菌的小试管,各管分别加营养肉汤1ml;(2)、第一管加入含1280U/ml的抗菌药物原液1ml,后倍比稀释至次末管后吸出1ml弃去;(3)、各管分别加入试验菌液0.1ml;(4)、置37℃孵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结果观察:含最小药物量仍呈明显不混浊的一管所含的药物浓度即为该抗菌药物对试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血药浓度(血清中抗菌药物的浓度)在使用各类抗菌药物时
5、,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血药浓度。例如:口服抗菌药物总是经肠道逐渐吸收入血的。因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是从无到有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的。即使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因存在着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和肾脏的排泄作用,血药浓度也是随着注射的次数而逐渐增高的。3、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当MIC小于血药浓度中治疗浓度的下限时,则称为“敏感”,用“S”(Sensitive)表示。当MIC大于治疗浓度的上限时,则为“耐药”,用“R”(Resistant)表示。当MIC介于治疗浓度的上下限之间时,则为“中介度”,用“I”(
6、Intermediate)表示。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液感染选用抗菌药物时,一般治疗剂量,至少应该是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MIC的3~5倍。目前,临床上选择抗菌药物,常根据抑菌商数来选择。所谓“抑菌商数”(InhibitoryQuotient,简称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
7、的最小抑菌浓度所得的商数。即: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IQ=MIC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三、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常用方式标准结果判读表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引起败血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粘膜发生破损和发炎如创伤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
8、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大量进入血循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广大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1.3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1950年以前,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