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ID:19660044

大小:98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4

上传者:U-2093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_第1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_第2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_第3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_第4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十三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展望 “十二五”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卓越成效的重要时期。从国际看,受欧美等成熟市场消费规模的集聚下降影响,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显著下降,但中国仍然保持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规模世界第一,在计算机、彩电、手机及通信设备等领域的产量优势继续保持,在智能手机、5G通信、高清电视等高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的自主研发能力改变了世界市场格局;从国内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工业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电子信息产业在推动自身高端化、国际化、集群化、品牌化的同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高端集成电路、柔性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挥通用型技术优势,着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催生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为产业未来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一、电子信息产业砥砺前行,保持平稳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经过五年的努力,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程度良好,重点任务分领域积极推进,总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十一五”末期的7.75万亿元增长至“十二五”末期的15.43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6.6%。但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呈逐渐下降态势,由2010年的26.5%下降至2015年的10.2%。“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市场需求放缓等不利因素,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平稳发展,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果。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6.39万亿元稳步增长至2015年的11.1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8%。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呈逐渐下降态势,由“十一五”末期的24.1%下降至“十二五”末期的8.1%。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中国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在产业整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较大提升。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软件服务化趋势继续深入,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比重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础软件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中间件和操作系统领域新产品发布和应用推广加速推进,开源软件社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企业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开源生态不断成熟。相比传统软件产品在功能和灵活度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人力成本上升、云计算等新业态快速落地和普及等内外多重压力下,国内传统软件企业通过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掀起互联网服务转型热潮。二、计算机产业增长趋缓,研发能力提升 “十二五”前期,中国计算机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各细分领域继续领跑。在全球计算机产业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计算机企业逆势增长,表现抢眼。高性能计算、自主服务器和桌面终端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实力大增,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明显,设计复杂度接近国际主流水平,产品性能实现大幅飞跃;关键领域的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领域国内厂商市场的认同度提高。“十二五”后期,受移动智能终端等快速崛起的影响,计算机作为成熟产业,整体增长缓慢,未能延续前期高速增长态势,且增速逐步放缓。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全行业中,计算机行业比重不断下滑。受电子信息制造业“回流”和“迁移”,部分企业战略调整缓慢,导致市场份额流失严重及资源环境问题对产业扼制加剧等因素影响,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增速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增速由2011年的5.6%下降至2013年的-5.7%。2014年,受欧美成熟市场产品换代、需求回暖的影响,中国计算机产品进出口下滑颓势有所遏制,并呈小幅回升态势。但由于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新兴领域布局缓慢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2015年计算机出口增速跌幅达14.4%。其中,笔记本电脑下降态势进一步恶化,同比下降速度到达-16.7%,年均增长率低至-3.4%。三、彩电内销出现拐点,高清化趋势显著“十二五”时期,家用视听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家用视听产业的主要产品彩电增速出现拐点。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受节能惠民政策推动,市场呈现高速增长。自2013年下半年起,由于节能惠民政策全面退出,产业增速快速下滑。2014年,受前期惠民政策“市场透支”作用、电视内容监管趋严致市场观望等因素影响,彩电销售出现负增长。2015年,由于彩电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彩电销售额和利润与2014年相比有一定回落。从品牌角度看,线上渠道的品牌分布则更为均等,海信、创维、海尔等传统彩电品牌的占比稳定,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品牌并未获得爆发性增长份额。究其原因,传统彩电巨头进一步加强电商渠道的运作,并加深跨界融合,推动整体彩电产业建立互联网化转型升级新业态。彩电出口前期不容乐观,后期逐步回稳。由于海外市场需求减少以及部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十二五”前期中国彩电出口情况形势较为严峻。2011年到2013年,彩电出口从6537万台降至5959万台,出口额从136.7亿美元降至110.5亿美元。2014年,受冬奥会、世界杯对全球彩电市场拉动、欧美市场需求复苏、新兴市场(特别是非洲市场)需求强劲、国内彩电厂商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中国彩电出口规模企稳回升。2015年中国彩电出口量与2014年相当,并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中国彩电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市场扩展取得新进展。二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北美和西欧市场恢复速度快于预期,超高清电视对平板电视的更新换代效应逐渐显现。三是人民币汇率机制已逐步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金融层面出口企业获利能力不断增强。 彩电的消费高端化、高清化、大屏化趋势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电视市场规模约每年2.3亿台,其中超过2000美元以上的高端电视产品约占2%,大概500万台。高端电视份额呈逐年上涨趋势。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OLED有线电视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0%以上。四、重点器件实现高端化发展(一)新型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的重要力量,产业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面板自给率稳步提升,彻底扭转了中国液晶显示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十二五”期间,产业总体投资超过2000亿元,生产线数量不断增加,高世代面板生产线量产数量从2010年的1条增加到2015年的9条,全行业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4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75亿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提升至4500万平方米,以面积计算全球占比超过20%,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显示器件生产地区,产业整体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二)LED“十二五”期间,中国LED产业规模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渐缩小,随着产品技术实力逐步凸显,芯片国产化率得以大幅提高。2012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增速普遍放缓的环境下,全国LED产业依然保持了23%的增长率。近三年以来,随着中国LED照明市场的渗透率大幅增加,LED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从进出口看,随着国产芯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升,LED器件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现稳步增长,使得LED器件的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渐缩小。五、智能家居应用示范加速,推进标准制订“十二五”时期,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智能家居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取得新进展。2011—2015年,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市场规模从110亿元增长到431亿元,年均增速40%。智能家居网络运营、智能终端、内容服务、运营管理的产业链不断完善。广州、杭州、武汉、绵阳、厦门、青岛等城市的数字家庭研发与应用示范步伐加快。以数字娱乐、养老关怀、远程医疗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业务应用创新取得成效。“闪联”“e家佳”和“广联”等各具特色的国内智能家居标准不断推进。六、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进入实际落地阶段 “十二五”期间,云计算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从2012年的1000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3500亿元,年平均增速超过5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骨干企业在云计算领域创新活跃,在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大规模用户并发、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等核心关键技术环节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中国云计算领军企业的单集群服务器规模已达到万台,数据处理能力达到EB级,支撑互联网支付服务等并发业务峰值可达8.59万笔/秒,部分国内新建的大型数据中心PUE值降低到1.4以下。在行业应用方面,云计算为大多数网站、移动应用、视频服务、游戏服务和电子商务提供后台支撑,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智能基础设施。同时,云计算在工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建设、食品药品监管、环境污染检测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在支持“双创”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云计算平台中获得更加低成本和便捷的IT资源,实现精准决策和高效协作,激发了创新活力,提升了企业竞争优势。云计算平台也大幅降低创业门槛,支持了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实现了创业梦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七、大数据参与主体多元化,产业体系初步显现“十二五”期间,中国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初现端倪,为“十三五”时期中国大数据加快突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大数据资源。相关研究显示,中国数据总量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占全球21%,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二是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华为、南大通用等一批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阿里、百度、腾讯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了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领域超前布局,积极占领技术制高点。三是大数据相关产业不断壮大。国内龙头企业面向大数据新需求,积极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一批新兴的专业化大数据企业崛起,数据清洗加工、数据交易、数据分析即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日趋活跃,大数据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热点。四是大数据应用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强。一批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引领大数据前沿发展,将大数据应用于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业务中,大幅度提升了网络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正在积极利用已经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体系等应用,加快服务优化、业务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工业、物流、医疗、农业等领域积极跟进,行业大数据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形成了大数据应用发展的良好局面。八、“十三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营展望2017年1-7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出口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速,行业利润持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7月当月生产、出口增速比上月有所放缓。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2%。其中,7月份增速为11.8%,比6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7.75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5.43万亿元,按照年均增速为17%计算,预计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39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中商行业研究方法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数据来源数据种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公开发布的各类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等政府部门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经济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贸易数据等行业协会年度报告数据、公报数据、行业运行数据、会员企业数据等社会组织国际性组织、社会团体公布的各类数据等行业年鉴农业、林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装备、房产、建筑等各类行业数据公司公告资本市场各类公司发布的定期年报、半年报、公司公告等期刊杂志在开期刊杂志中获取的仅限于允许公开引用、转载的部分中商调研研究人员、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行业访谈、获取的一手数据中商的产业研究服务优势产业研究优势优势体现丰富的数据资源、强大数据挖掘能力中商是中国首家自建数据库系统的产业研究咨询机构,公司自主研发的Askci数据库和CISource中商情报通对各类数据建立中商企业数据库、全球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区域数据库、调研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覆盖近5000多个细分产业数据。知名的研究团队,优质的研究咨询服务中商拥有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和熟悉产业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产业分析师、行业专家及咨询顾问共计300余名,在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细分行业及政策法规研究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公司研究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业研究咨询服务及个性化的专项咨询服务。专门的客服团队,满足客户个性化咨询服务公司建立了专门的客服团队,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并且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处理,深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与业务创新,开创了民营银行筹建、保险公司筹建等新型咨询服务业务。产业大数据平台成就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公司旗下中商情报网是是国内专业的商业大数据发布和查询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吸引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已成为中国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为国内外企业、金融从业人员、创业人员、科研院所工作者等提供客观、时效、高价值的商业资讯。 中商的影响力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