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30547
大小:6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北京轨道交通及沿线土地优化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轨道交通及沿线土地优化规划 编制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人员:许槟、周乐、郭春安、张亚芹、叶大华、王玮、王飞、杨贺、薛忠燕、杨志刚、杨明、陈猛、茹祥辉、王雅捷、王崇烈 编制时间:2006.11-2007.12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一、规划背景 2007年,为了进一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北京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至到561公里。2007年,市政府提出年内新开工6条线路的建设目标。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2、轨道与土地的规划建设问题日益突现,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轨道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表现为轨道线网的服务覆盖范围不广以及轨道与城市重点功能区的结合程度不高。二是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互动不足,表现为轨道线位、站位与周边土地利用规划不匹配以及轨道沿线土地利用模式与轨道交通的承载力不对应。三是轨道沿线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缺乏前瞻性统筹,表现为轨道沿线土地储备不足以及土地开发建设与轨道建设的时序与布局不统一。四是轨道建设中的人本理念未得到全面落实,表现为轨道与其他公共空间的结合不理想以及轨道之间
3、的换乘及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便。 二、规划思路 面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轨道交通集中建设的关键时期,对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进行规划优化,上述三方面的规划对于促进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三、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以规划思路为指导,分为轨道交通、土地利用和规划实施建议三方面: (一)轨道交通 1.2007年新建线路规划布局优化 示例:地铁9号线路、站位优化调整方案。 2.近期线网规划总体优化整合,形成“中心成网,外围成墙”的格局 3.车辆段用地整合资源共享研究 (1)利用既有及
4、在建线路设施。 (2)整合车辆厂架修资源,有效减少厂架修段的设置数量。 (3)集中设置车辆厂,少设架修段,最大限度缩小建设规模。 (4)按线路情况、用地条件或其他运营需要增设停车场。 4.车辆段综合利用研究 通过线位站位调整,使车站与郭公庄车辆段用地、公交枢纽紧密结合,形成站点综合开发,地铁同其他交通工具零距离换乘,地铁站厅同地下商业步行街接驳。 在保证车辆段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车辆段用地的综合开发包括了停车列检库上盖开发以及边角用地的落地开发。综合开发内容以商业和居住为主。 (二)土地利
5、用 1.站点影响范围研究 2.站点周边可储备土地资源调查 (1)已建、在建以及2007年新建的14条线路站点周边。 (2)总用地约293平方公里。 (3)可储备土地资源29平方公里。 (4)约占站点周边土地总量的10%。 3.站点类别划分研究 4.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5.15个重点车站一体化设计 (三)规划管理实施建议 本规划为政府日常行政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切实的规划实施建议。 四、规划特点 本规划在规划内容、理论方法、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四个方面分别有以下几个特点:
6、 (一)全面系统统筹了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两大领域 1.内容上全面覆盖轨道与土地两大专业轨道方面,包括了线网规划、车辆基地研究、重点车站方案设计等内容;土地方面包括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土地储备及轨道沿线保障性住房选址,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等内容,较为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轨道与土地整合规划的核心工作。 2.探索创新,针对北京轨道与土地协调互动不足的问题,本规划首次在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进行互动研究。 示例:亦庄新城规划与轨道亦庄线的互动研究。 ·宏观层面,亦庄线连通中心城与亦庄新城,并在新城内部架构“功能
7、混合配置”的用地模式。 ·中观层面,亦庄线与沿线用地互动研究。 ·微观层面,亦庄火车站节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优化工作。 (二)建立了轨道与沿线土地优化研究的体系框架 1.轨道线位、站位优化原则。 2.站点类别划分研究。 3.站点影响范围研究。 4.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5.车辆段、停车场优化原则。 示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旧城:整体保护。 ·旧城外中心地区:优化调整。 ·边缘集团:适度发展。 ·新城:发展。 以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模式研究为例,对应北京旧城,旧城以外的中
8、心地区、边缘集团、新城等不同区域的整体发展要求,分别提出以土地使用强度和土地使用功能为核心含义的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模式。 (三)服务创新,尝试了全程跟踪管理的规划技术服务模式 本规划紧密配合、全程跟踪政府管理需求,提供全面的规划技术服务,探索和创新了规划技术服务模式。 示例:9号线六里桥西站及周边用地一体化设计。 1.方案征集书的编制为一体化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置条件。 2.设计过程中及时对遇到的问题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