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课件_3

肺结核课件_3

ID:19616476

大小:4.49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8-10-04

肺结核课件_3_第1页
肺结核课件_3_第2页
肺结核课件_3_第3页
肺结核课件_3_第4页
肺结核课件_3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结核课件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ulmonarytuberculosis肺结核定义definition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achronicinfectioncausedbymycobacteriatuberculosisinthelungs.古老的疾病:肺痨,欧洲始于16世纪的英格兰。白色瘟疫、谈痨色变第一、二次流行高峰:(战争、贫困、人口拥挤)十八、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JonhKeats喋血呕歌肖邦Chopin,Frederic

2、钢琴诗人(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倫敦潮濕多霧的氣候,對他的健康造成了更不良的影響,咳嗽日益轉劇,有時連呼吸都感到困難,11月他又回到巴黎,幾乎已病入膏肓,隔年10月17日終於溘然長逝,享年三十九歲。人間四月林徽音1904-1955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走向低谷:成绩显著卷土重来第三次流行高峰:20世纪90年代19

3、93年4月23日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世界卫生组织将3月24日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今传染病中第一杀手我国结核感染占世界结核病人的1/4,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5万人HIV感染大量移民耐多药菌株的产生百年回眸—结核史上的里程碑1882年德国学者郭霍(RobertKoch,1843~1910)发现结核杆菌1921年,卡邁特和介蘭(Calmette-Guerin)製作了卡介苗1944年,美國的瓦克斯曼發現鏈黴素,揭開了治療結核病的首頁。1968年立復黴素開始應用於臨床,肺結核的治療有了突破性的

4、進展,短程化疗。病原学etiology一、结核菌(一)一般特性:革兰阳性专性需氧菌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抗酸染色阳性:常规染色不易着色。加石炭酸染成红色,酸性酒精冲洗不脱色。人型、牛型、鼠型。对外界抵抗力强: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干燥痰中存活6—8个月。不耐热,灭菌:爆晒,煮沸,焚烧,生长缓慢:长成可见菌落需4—6周。二、菌体三种成份类脂质:分支菌酸:抗酸性索状因子:索状生长,抑制巨噬细胞硫脂:抑制巨噬细胞磷脂:刺激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结核结节,变态反应蜡质D:佐剂,变态反应菌体

5、蛋白:抗原性,使机体致敏,变态反应。多糖:半抗原,免疫反应。三、耐药性1、天然耐药:2、继发(获得性)耐药(acquiredresistance,AR):不合理用药诱导产生。3、耐多药结核菌株:(multipledrugresistance-TB,MDR-TB):广义指耐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狭义指耐INH和RFP2种或2种以上的结核菌。流行环节呼吸道感染为主。排菌病人→飞沫、尘埃→吸入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大部份病人在接受兩星期的藥物治療後,不再有傳染性,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核、尘

6、埃传播易感人群遗传未接种的儿童老年人ICH:HIV,糖尿病营养不良、居住拥挤病因和发病机制起始期:细菌进入巨噬细胞复制,→早期感染病灶T细胞反应期:CMI、DTH共生期:可潛伏在人體一輩子,既不繁殖,也不增長,甚至於宿主死亡了它還在。潛伏的結核菌等待機會,等抵抗力一變弱,就開始坐大繁殖,而可以在肺部侵蝕挖洞。细胞外繁殖传播期:抵抗力低或DTH过度一、结核菌感染及发病过程二、人体的反应性(一)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cell-mediatedimmunity(CMI)参与细胞:淋巴细胞(

7、介导)、巨噬细胞(效应)。保护机体,使机体免于发病或发病后病变趋于局限。CMI过程巨噬细胞处理、加工(抗原—Ia或D/DR)、递呈抗原   ↓提交给TH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产生细胞因子↓巨噬细胞聚集、类上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结核结节)(二)变态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损伤机体,组织干酪坏死、细菌播散、空洞形成。变态反应与免疫反应由不同抗原、不同T细胞亚群参与。(三)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机体是否发病或病情轻重取决于结核菌的量、毒性

8、及机体的反应性。Koch现象指机体对结核菌初染和再感染呈现不同反应的现象。初染:豚鼠10~14天,注射局部红肿,溃疡(无典型结核结节),结核菌大量繁殖,经淋巴结全身播散,最后全部死亡。表明无CMI和DTH。再感染(4~6周前已受少量结核菌感染):2~3天注射局部红肿、溃疡、坏死(DTH)、愈合,局部淋巴结不肿大,无全身播散(CMI)。1.细菌量大毒性强,机体免疫力低:易发病和病变扩散。细菌量小毒性弱,机体免疫力强:免于发病和病变局限。2.初次感染:变态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