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

ID:19605241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1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2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3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4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小兵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困生转化。何谓学困生呢?即: 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困难生,习惯称为“学困生”。这些学生中极少数是因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缘故,就放弃对其的教育。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我们作为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获得最多的知识。这正是新课程中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也抱怨过、彷徨过、退缩过,但我最终还是毅然的

2、选择了披荆斩棘。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一、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寻找形成原因。在接手后我通过调查、交谈以及批改作业等形式寻找其原因,发现主要还是以下因素造成的: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2、对学习缺乏兴趣。3、缺乏自信心。4、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利用旧知认识新知。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 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寻找原因不能单纯的将某个学生归为某一种类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融合交叉的。因此,找准痼疾的根源就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二、对症下药,力争转化。根据不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3、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是完全有可能的。71、谈心,明确学习的目的。学困生中大部分人学习目的不明确,往往是随波逐流进了课堂、随声附和他人的回答、随手潦草完成作业。通过交流了解到他们只知道自己这个年龄该来读书,都不知道为何而学?我没有给这些孩子讲什么成套的大道理,而是从生活需要数学、工作需要数学、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数学谈起,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是自身的一种需要。2、从“趣”、“平”、“易”入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采取有效的的机制。要解决好学困生成绩提高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我们班主任的事情,但实

4、际上我们应该把这一问题放到整个班级、家庭中去解决,或许会受到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闯三关:第一关是家长签字关,包括读课文、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语以及单元测试,都必须家长签字;第二关是师傅关,所有的作业都必须经过他们的师傅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上交;第三关是学习委员关,所有的作业,特别关注学困生的作业,学习委员要检查。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些细节的分工问题。四、家访是特别的关爱。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环境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老师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的过程。通过家访,我们发现,有的学困生在班上

5、寡言少语,而在家却异常活跃,性格开朗;有的学困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而在家则表现得极为自私、懒惰,不愿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学困生在老师面前是人,在老师背后可能就是鬼了,这种人,在班级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学习不行,捣乱第一。针对种种情况,教师的谈心必不可少,或是对其大道理灌输一通也是必要的,或是对其平时言行举止的时常进行评论,或是对其生活上的嘘寒问暖,或是对其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等等,使这些孩子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明白自己没有因为学习茶而被抛弃、被遗忘,还有人在关心自己。教师通过这样全面细致地

6、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生活真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健康的心理。必要时要把以上家访、谈心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比较教育过程中的前后变化。总之,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所有的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时间与毅力。没有时间和毅力,所有的问题依然还是问题。7学困生:个体在获得并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面临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的不同类型的人。转化:将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通过教学干预,使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有序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2001年7

7、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学校的支柱,老师要给学生机会,给学困生更多的爱,让他们也能进步发展。“学困生”这个概念从1962年Kirk首次提出至今己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非常关注学困生的问题。1981年,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Natio

8、nalJointCommitteeonLearningDisabilities)、1997年,美国教育总署(UnitedStatesOfficeofEducation)分别给出了学困生的定义。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