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96901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3
《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 【摘要】本文将从汉语语法中的两个问题: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以及句本位语法体系和词组本位语法体系来看汉语的形式,并从中自觉感受到汉语形式的力量,体会到汉语形式的美感。中国论文网/5/view-5635129.htm 【关键词】词类;句法成分;语法体
2、系;共同感觉力 汉语语法作为研究对象,有其自身特点。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在其著作《语言论》第一章中就提出了语言的三个层面:形式层面,符号层面与推理层面。三个语言层面处在不同的层次上,相互平行。-----------------------------------------------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7~---------------------------------------
3、----------------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 【摘要】本文将从汉语语法中的两个问题: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以及句本位语法体系和词组本位语法体系来看汉语的形式,并从中自觉感受到汉语形式的力量,体会到汉语形式的美感。中国论文网/5/view-5635129.htm 【关键词】词类;句法成分;语法体系;共同感觉力 汉语语法作为研究对象,有其自身特点。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
4、萨丕尔在其著作《语言论》第一章中就提出了语言的三个层面:形式层面,符号层面与推理层面。三个语言层面处在不同的层次上,相互平行。-----------------------------------------------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7~-------------------------------------------------------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5、--------------------------------[1]如图1―1所示: 萨丕尔认为语言的基本事实不在于语音层面,而在于语言的概念、结构层面。从这一点向内看,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汉语来说亦是如此。 一、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自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不断有学者进行研究。动词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大致的情形可以从下边的图1―2里看出来:[2]--------------------------------
6、---------------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7~-------------------------------------------------------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图1―2争论的焦点存在于怎样来看这个图的问题,例如早期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句法成分来看词的分类,认为做主宾语的天生
7、就应该是名词,而做谓语的天生就应该是动词,做定语的天生就应该是形容词。至于名词为什么能够做定语,又为什么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做谓语?对此,他们只得承认在句子中去鉴别词类。如《马氏文通》中所提到的“词无定类,句无定法。”[3]后来逐渐有学者认为这样说不妥,于是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语法化”来解释这种现象。其实汉语本身的形态并不发达,所以不存在像英语中那样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看上面的图式我们只能采取一种“单向度”的模式。起点应该放在词类上,终端落在句法成分上,否则就又要陷入一种“词无定类,句无
8、定法”的动态循环中去了。采取“单向度”的模式,名词做主宾语属于常态,而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做谓语,名词做定语其实无非也是寻常的情形。如果在英语中要把动词放到主宾语的位置上去,必须把它变成不定式或者分词形式。[4]而汉语则非如此,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与谓语位置上的动词其实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形态变化标志。如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所说:“汉语缺乏形态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事实,所以谁都会说汉语语法的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可是只有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比较,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