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

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

ID:19593712

大小:3.43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03

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_第1页
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_第2页
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_第3页
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_第4页
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 肠道杆菌大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肠道杆菌肠杆菌科(Enterbacteriaceae)1、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重要的有哪几种?其生物学共性关键的有哪几个?2、如何与其他相似科属细菌鉴别?如何鉴定?3、临床意义有哪些?4、大肠埃希菌株有哪些生物学特性?主要引起那些临床感染?临床类型有哪些?5、利用志贺菌的哪些生物学性状将其鉴定出来?它有哪些致病物质?引起哪些临床表现?6、沙门菌属中的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发病过程是怎样的?如何鉴定?主要引起那些临床感染?临床类型有哪些?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重要的有哪几种?第一节概述㈠形态染色:大小、染色、菌毛、鞭毛、荚膜、质粒(F、R、COL)。㈡培养: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

2、。1.菌落特点⑴营养琼脂:多数-湿润、光滑、灰白色、中等大小;个别:产色素,红色、黄色菌落。第一节概述㈢、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跃,但致病性越强反应越弱。致病菌不发酵乳糖,非致病菌发酵乳糖(变形菌除外)1.基本生化反应:KIA、MIU。2.定科试验;革兰阴性杆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OF-F。O-F试验氧化型发酵型产碱型氧化酶试验阳性:紫红色阴性:无色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红色阴性:淡黄色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阳性:绿色阴性:黄色葡萄糖酸盐试验 阳性:黄绿色阴性:蓝色返回第一节概述㈣抗原构造:菌体O鞭毛H表面抗原。肠杆菌科细菌抗原

3、模式图返回第一节概述㈤遗传变异现象:S-R:光滑(含有特异性多糖)→粗糙型菌落(特异性多糖丢失)H-O:有鞭毛细菌失去鞭毛。其他变异:变种、耐药菌株(质粒介导)-ESBL、Ampc酶、金属酶等。第一节概述㈥、传染途径:肠道致病性杆菌: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鼠疫:多途径。条件致病菌:移位感染。㈦、致病物质:菌毛、表面抗原、内毒素、肠毒素。第一节概述㈦、致病物质:菌毛:黏附定植表面抗原:抗吞噬内毒素:内毒素血症,发热肠毒素:腹痛腹泻第一节概述㈧、检验方法;1、标本采集肠外标本:不同感染部位取不同标本肠道标本:脓血便、黏液便;肛拭子2、分离培养:根据不同标本接种不

4、同培养基。3、鉴定;观察菌落特点,涂片染色,按科、属、种、血清型鉴定。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阳性:绿色阴性:黄色葡萄糖酸盐试验 阳性:黄绿色阴性:蓝色返回第二节埃希菌属埃希菌属(Escherichia):5个种一、生物学形状㈠形态染色㈡培养特性㈢生化反应:IMViC++--㈣抗原构造:O、H、K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大肠埃希菌电镜图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血平板)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MAC)O157:H7菌落特征(MAC)O157:H7菌落特征(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返回大肠埃希菌KIA(AA+-)MIU(++-)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右侧为

5、对照(--++)大肠埃希菌抗原结构第二节埃希菌属㈤、抵抗力自然界水中存活数周至数月低温粪便存活更久胆盐、煌绿对大肠选择性抑制对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敏感,易产生耐药性。第二节埃希菌属二、致病性与免疫性:㈠致病物质:1、侵袭力--K抗原、菌毛。2、毒素—内毒素、外毒素(肠毒素LT、ST)第二节埃希菌属㈡所致疾病1、机会感染2、肠内感染所致疾病肠道外感染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胆道感染、腹膜炎、肺炎菌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肠道感染ETEC、EPEC、EIEC、EHEC、EaggEC第二节埃希菌属导致肠内感染的五种类型:⑴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ntertoxigenicE.coli)⑵肠

6、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E.coli)⑶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E.coli)⑷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⑸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E.coli)ETEC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1.肠毒素(LT、ST)LT:1个A亚单位(活性)、5个B亚单位(结合)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I神经节苷酯结合,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增加,肠粘膜细胞内水、钾、钠、氯分泌亢进致腹泻。ST:激活鸟苷环化酶,使胞内cGMP增加而腹泻。2.定植因子:菌

7、毛。3.其它:LPS、K抗原。EPEC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黏附:局限性黏附(块状)、弥漫性黏附(单个分散)荧光肌动蛋白染色发现:EPEC能引起真核细胞的肌动蛋白集聚,这与EPEC引起的黏附-脱落损伤相关。EIEC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侵袭性因子:大质粒编码的ipac、ipah。内毒素:直接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释放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致腹泻和脓血便。EHEC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1、菌毛:黏附2、外毒素:Vero毒素VTⅠ、VTⅡ均由溶源性噬菌体介导。VT-1A、5B单位组成⑴、B-宿主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