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6782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高职院校毛概课教学实效性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高职院校毛概课教学实效性探索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的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受传统的授课思维影响,高职毛概课课堂话语体系严重落后。不少学生反映当前思政课堂语言生硬、理论僵化、思想呆板,无法产生与当代高职学生技能文化相适应的喜闻乐见的生动话语。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更要精心打造反映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全面推进课堂话语体系创新。一、当前毛概课课堂话语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当前X络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高职院校毛概课跨越式发展同理论研究的话语陈旧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落后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毛概课的实效性。首先,传统的思政学科话语体系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多样化的话语表达,毛概课的学科话语体系亟需创新。 高职院校学科话语作为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的基础,对于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完善、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X络体的兴起更使得大学生的思维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X思潮话语的影响,给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加强对词汇、概念、定义和理论的创新,将思政理论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促进思政话语体系现代化,建设与时代同进步的思政课堂话语体系。其次,传统的思政课堂话语体系无法与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实践教学相适应,毛概课的话语方式有待创新。现在很多思政教师过于抽象呆板的话语严重影响了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也让学生给毛概课贴上了“无聊无用无趣”的标签,严重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为教材中相关理论的叙述、教师授课中所沿用的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用语之间存在着差别和障碍,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产生代沟和距离,难以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当前的思政课教学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现象严重,毛概课的话语讲述内容必须创新。 当前毛概课教师无法脱离教材,对教材内容严重依赖,直接大段甚至满堂都是复述教材内容。实际上,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是两种不同的话语,教材话语主要注重理论叙述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不易被当今的学生接受,教师应下大气力思考如何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堂话语体系。“我们的思政课应当是倡导生动活泼而又朴实亲切、柔性优美而又通俗易懂、情理交融而又深入浅出的话语表达。”[1]我们要积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导权,打造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话语体系。二、关于创新思政课课堂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首先,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融合进来。认识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集中全党智慧,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和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之对应形成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例如:“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小康小康,全靠老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铁还需自身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这些理论话语深刻而具体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内涵,为我们打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把反映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思政课话语体系当中。毛概课要强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语境下来解读理论内容,近年来国学的大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比如:中国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和而不同”;“强调“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孕育了丰厚的土壤。”[2]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借用中国的诗词、典故、成语、历史故事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把中国文化语言巧妙地融合在理论的阐发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益处。”他强调:“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资源。例如,思政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思想与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相结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相结合;把“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的大学之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把儒家的大同思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比较分析等等,通过话语体系的转化,提升思政课的人文关怀。最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1920年11月25日给罗章龙的信中写道:“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2]习近平总书记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必然是回应和解决时代问题的理论;我们所进行的理论创新,也必然以回应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立足点;我们衡量理论的好坏优劣,也必然以其回应和解决中国当前问题的程度、力度、深度为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题要有现实针对性、有强烈的时代意识,设置话题应包括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甚至敏感问题。“只有设置师生共同关切的问题,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才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3]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中国实践、中国奇迹举世瞩目。中国实践是中国理论创新的沃土、富矿,也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的自信之源。对此,现在国外的有识之士都有研究的热情,“中国模式”、“中国现象” 已成为国外学界的热门话题,我们更应该投身其中。关于体现时代特点的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人最有资格讲,也只有中国人才能讲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有这种担当和能力。:闫振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