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8549
大小:39.4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03
《广东高校人事制度大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东高校人事制度大改革 篇一:关于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_管培俊 关于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迫切要求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更加有利于自主性和公共性的平衡,强调理性和精细、开放性和多元性、民主性和科学性。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进一步达成共识。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着力于建立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人事管理体系;完善适应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建立适应“协同创新”需要的新型用人机
2、制和竞争激励机制。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人事制度改革;内部治理结构 [作者简介]管培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北京100800)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长期困扰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特别是用人机制的瓶颈性因素进一步凸显。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迫切要求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可避免地提上教育综合改革的日程。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发展态势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渐进式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
3、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这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政府简政放权,高校自主管理,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改革的主要成效是开始落实高校人事分配自主权,推动从政府直接管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向政府间接管理、学校自主管理的转变。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之后10年左右时间。这一阶段改革重点是高校用人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逐步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第三阶段改革是自XX年开始至今。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的背景下,这一阶段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强调完善机制制
4、度,强调高校岗位管理与聘用制改革结合,与转换用人机制结合,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开始实现从封闭的人事管理到开放的人力资源国际化配置的深刻转变。 尽管如此,高校人事改革远未达到充分和完善的程度,特别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上,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总是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相伴而行,在今天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新一轮改革的高潮正在迫近。 (一)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20世纪末以来的跨
5、越式发展之后,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生规模跃居世界第一,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回顾高校体制调整、合并、共建,“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的背后,始终伴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互动和支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巩固前期改革成果,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广大教职员工。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必须有 政策汇集人才,有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措施激励教职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
6、造性,还要有办法促进人才资源长远发展,实现事业和人的共同进步。 (二)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当此中国面临深刻变革之时,大学组织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要进一步破除陈旧观念,打破利益格局形成的藩篱。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设计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的权责体系,并且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和内部治理结构。 (三)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首要前提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推进协同创新。国家“XX计划”不仅是一项支持计划,更是一项改革举措。实施
7、“XX计划”的主旨是推进协同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结合,关键在于组织动员和有效配置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用人机制至关重要,而先进的人事制度会强化人力资源的作用,产生1+1>2的效果。实施“XX计划”,就是通过鼓励校校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促进跨学科合作,创建协同创新中心,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努力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这都对现行用人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企改革、政
8、府机构改革之后又一项重大改革。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预期今后5年,包括高校在内的公益事业单位在完善治理结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