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7314
大小:373.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03
《烧伤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烧伤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王跃临床微免教研室烧伤的定义烧伤是由于火焰、热液(沸水、钢水)、光电(弧光、电流等)、化学物质(强酸、强碱)以及放射线等热源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害。烧伤不仅造成皮肤的毁损,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全身反应甚为剧烈,可出现各系统、器官代谢紊乱,功能失调,谓之“烧伤病”。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若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生命。烧伤的伤情判断烧伤严重程度,主要依据下列因素综合判断:u烧伤的面积u烧伤的深度u烧伤的部位u烧伤的年龄u有无合并伤u伤前的体质强弱,有无内脏器质性疾患等(一)烧伤面积估计以烧伤区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率来计
2、算。中国人体表面积的计算常用中国九分法和手掌法,两者常结合应用。中国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若干9%的倍数来计算。最常用。中国九分法部位成人面积小儿面积发部3%头颈面部3%1×9%=9%9+(12-年龄)%颈部3%双上臂7%双上肢双前臂6%2×9%=18%18%双手5%躯干前面13%躯干躯干后面13%3×9%=27%27%会阴1%双臀5%双大腿21%双下肢双小腿13%5×9%+1%=46%46-(12-年龄)%双足7%手掌法五指并拢,手掌面积即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对小面积的烧伤直接以手掌法来计算,大面积烧伤则以手掌法减去未烧伤的面积,使用更为方便。(二)烧伤深度
3、的识别我国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皮肤烧伤的深浅分为:Ⅰ度浅度烧伤浅Ⅱ度深Ⅱ度深度烧伤Ⅲ度烧伤深度的三度四分法组织学示意图烧伤深度的识别Ⅰ度烧伤: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局部发红,微肿、灼痛、无水疱。3~5天内痊愈,不留瘢痕。Ⅱ度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深达真皮层。浅Ⅱ度:达真皮浅层。如无感染8~14天愈合。不留瘢痕。深Ⅱ度:达真皮深层。一般需要18~24天愈合,可遗留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Ⅲ度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皮肤表皮及真皮全层被毁,深达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亦损伤。创面上形成的一层坏死组织称为焦痂,常遗留瘢痕挛缩畸形。(三)烧伤部位常见烧伤部位面部、手
4、部和足部等身体的外露部分。特殊部位烧伤指面部、手、足、会阴部、呼吸道及眼球烧伤,这些部位烧伤,将直接影响生命或功能的恢复。(四)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u轻度烧伤总面积9%以下的Ⅱ度烧伤。u中度烧伤总面积10%~29%,或Ⅲ度烧伤面积10%以下。u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度面积10~19%;或总面积不足30%,但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u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Ⅲ度20%以上。烧伤的病理变化(一)局部变化主要是由热力作用引起毛细血管壁损伤和细胞变质、坏死、凝固或炭化。取决于热力(或湿度)和接触组织的时间。根据烧伤程度的不同,皮肤可出
5、现红斑→水泡→焦痂。(二)全身反应全身反应的轻重取决于烧伤面积的大小和深度。烧伤范围愈大,全身反应愈严重。根据烧伤创面引起全身病理生理变化的阶段性,烧伤病程经过可分为休克期、急性感染期、修复期。各期有不同的特点,各期之间紧密联系而有重叠,并非截然分开。1.休克期(体液渗出期)体液大量丢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烧伤导致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均受到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包括局部、身体其他未烧伤的部位以及内脏等)。烧伤面积越大、越深、则水肿越重,休克发生越早。特重烧伤在伤后2~4h,重度烧伤在4~8h即可陷入严重休克状态。2.急性感染期u感染是烧伤临床上最常见
6、的问题,是严重烧伤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资料显示,烧伤面积超过30%的死亡病例中约70%死于感染。u在烧伤12h后创面开始有大量细菌,一般继休克后或休克的同时,急性感染即已开始。u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感染机会也越多、越重。尤其是在休克期渡过不平稳,并发症多的伤员,更易发生全身性感染。烧伤感染的常见细菌烧伤感染中细菌的种类较多,主要特点:(1)G-杆菌占优势;(2)在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稳定中略有增加,但MRSA显著增加,一般占70%~80%;(4)严重烧伤还可出现厌氧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烧伤感染
7、的主要类型u局部感染:开始表现为急性蜂窝组织炎,3~5d自行消退。严重者感染向深部发展,侵入健康组织,形成烧伤创面脓毒症。u全身感染:u创面脓毒症u败血症全身感染的主要类型u烧伤创面脓毒症特点为全身感染症状显著,而血培养可为阴性。u烧伤败血症发生时机多集中在伤后3周内。第一高峰:水肿回吸收期(伤后3~7d);第二高峰:脱痂时(10~20d)。烧伤面积越大,深度烧伤越多,败血症发生率也越高。败血症感染入侵途径⑴严重创面感染,尤其是潮湿受压感染的创面细菌更容易侵入血流,常为败血症的主要来源。⑵静脉切开或静脉穿刺输液感染成静脉炎时,亦可成为败血症发生的途径。⑶肠源性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