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4655
大小:26.6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3
《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摘要:课程模式改革已成为不同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来摆脱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主动服务社会,整合教学改革成果,才能构建满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只有创新课程模式,开展富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建设,才能真正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实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进入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大作用,已
2、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但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尚有大量的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其中,教学改革的核心——开展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是一项既要进行理论研究,又要进行改革探索的紧迫课题。解决这一课题,既抓住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落实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又整合了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度,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准确定位和办出特色。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3、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因此,作为教学核心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就成为了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媒体。从广义上说,课程是学校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合;从狭义上说,课程又指一门学科的全部教学活动。开展课程建设活动的效果和水平,不仅决定了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必须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
4、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急需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等高技能型工作岗位上“银领”的人才规格定位,认真研究和选择高职课程模式,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符合现代国际化行业标准的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才能真正办成让人民和社会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培养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培养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应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只有通过与之相应的课程模式才能最终实现。1、传统课程模式及其弊端当前,
5、在高等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传统的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其教学观本质上是属于知识本位的。毫无疑问,这种课程模式必然造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案例”,“重设计、轻工艺”;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重传授、轻参与”,“重课堂、轻现场”,“重验证、轻发现”,“重分析、轻综合”;在思维方法的培养上“重收敛型思维训练、轻发散型思维培养”,“重知识的纵向领属关系,轻知识的横向通联关系”;在教学评价上“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掌握”,“重终结性考试、轻形成性考核”,“重统一的规格要求、轻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以学科为中心的
6、传统课程模式,社会各界给予了强烈的否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等等,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开发基于能力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下,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能力本位”、“双元制”、“TAFE”、“问题本位”、“职业群集”等课程模式,对
7、我国高职高专消除学科中心课程模式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由于课程模式是在特定的国情和教育体制上发展起来的,在借鉴过程中不能照搬,而是取其精髓,结合国情进行改造。我院在实践“能力本位”模式过程中,还兼取“职业群集”和“问题本位”课程模式的精髓,结合国情和校情,采用DACUM方法来构建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建立在基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以胜任岗位职责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既要保证课程对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又要兼顾课程对岗位群集的适应性,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课程教学适应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8、促进职业教育的实践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