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

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

ID:19537043

大小:14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3

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_第1页
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_第2页
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_第3页
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_第4页
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专题知识整理补充 - 副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外关系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一)、对外交往的历程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2唐朝: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与日本、新罗的交往;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加强了中印联系。3宋朝: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泉州、广州、明州是主要的对外港口;引进外国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4元朝:元都城大都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大量外国人来到中

2、国,《马可•波罗行纪》;对外港口5明清:①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明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②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明朝引进推广国外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

3、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海陆并举;宋元是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变化原因: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③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等。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宋代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

4、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5、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三)、对外政策1、对外开放:从两汉、历经隋唐、宋元到明朝前期,封建政府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影响: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2、闭关锁国: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表现: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2)背景:根本原因是自己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

5、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②统治者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③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害,又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3)影响:3、启示:只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者亡。(四)、古代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人物14⑴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⑵鉴真:唐朝高僧,六次东

6、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居留十年,传播唐文化⑶玄奘:唐朝高僧,唐太宗时期取天竺研究佛经,促进中印非文化交流。⑷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元世祖时来华居住,著有《马可·波罗游记》。⑸郑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二、中国近代屈辱外交1、清政府与列强打交道的趋势从总的趋势看,走过了对抗——暂时妥协——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以妥协投降为主,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社会。2、晚清外交的三个阶段(1)鸦片战争前,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狂妄自大。(2)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7、中,有对抗,有妥协,以妥协为主。(3)《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二、北洋政府的外交1、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2、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爆发五四运动。最终北洋政府的代表

8、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三、国民政府的外交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侵略从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签定了一系列卖国协定。推行依附英美和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2、抗日战争时期,其对外政策由“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再到“联共抗日”和“消极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进行反人民的内战。为求得美国的援助,进一步出卖国家权益。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