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

ID:19535989

大小:578.7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03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_第1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_第2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_第3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_第4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麻醉管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颅脑疾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颅内动脉瘤颅脑动静脉畸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目标维持足够的灌注压防止脑缺血控制过高血压导致动脉瘤破裂术前评估危险因素女性、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饮酒等病因先天因素如脑动脉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后天因素如动脉硬化、感染等术前评估术前合并症颅内出血、高血压脑水肿、迟发性脑缺血电解质紊乱、脑积水癫痫及心肺功能异常等a.早期颅内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缺血、低血容量和颅内压升高均可增加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的风险。对于术前高血压,建议控制收缩压低于160mmHg;推荐降

2、压药包括尼卡地平、拉贝洛尔或艾司洛尔,应避免使用硝普钠。b.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管痉挛,可减少迟发性脑缺血及改善神经功能。罂粟碱虽能逆转血管痉挛但不能改变患者预后。c.血管痉挛引起的迟发性脑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推荐维持正常血容量而不是预防性高血流量。不推荐经典的3H疗法(高血压、高血流量、血液稀释)。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提升血压以降低脑缺血风险(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d.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症常伴有低钠血症,发生率达30%,生理盐水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术前

3、合并高钠血症的患者术后死亡率显著增加,可给予呋塞米。e.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易引起心肌损害,应检测肌钙蛋白水平、肌酸激酶及心电图。术中应注意防止儿茶酚胺风暴造成的心源性血流动力学异常。(每搏量降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f.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发生贫血,建议术前血红蛋白维持在80—100g

4、L。谨慎使用术前药,对于紧张焦虑患者应权衡高血压和出血风险,适当使用镇静药。麻醉管理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出血前90%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80%—90%动脉瘤患者因破裂出血被发现。表现为脑膜刺激症、局灶性神经症状及血压升高、意识障碍及

5、胃肠出血等全身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将颅内动脉瘤分为5级,以评估手术的危险性。1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颈项强直Ⅱ级:中度至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Ⅳ级:木僵,中度至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质强直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Ⅴ级:深昏迷,去皮质强直,濒死状态a.对所有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常规建立5导联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及体温监测。对于儿茶酚胺风暴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建议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b.全身麻醉是血管

6、内介入操作首选麻醉方案,可以保证患者无体动,使数字减影成像更加清晰。喉罩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可用于Ⅰ到Ⅱ级需早期拔管行神经功能评估的患者,但可能存在漏气和误吸风险。对于急诊饱胃患者推荐实施快速顺序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c.围术期应重视颅内压管理,可用甘露醇,注意输注时间>20min,根据临床表现4—8小时重复,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谨慎使用。呋塞米可以同时使用。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Hg可以通过脑血管收缩效应减少脑容积,适用于轻中度颅内压增高患者。d.氧化亚氮及高浓度吸入性麻醉药因扩张脑血管应避免使用;除氯胺酮外大部分静脉麻醉

7、药均抑制脑代谢。围术期应防止低血压,因其会增加神经功能损害风险。e.围术期需保证患者足够的肌肉松弛。使用过弹簧圈栓塞过程中,确保患者无体动反应,建议监测肌松程度。麻醉期间不推荐浅低温,低温会增加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严格控制血糖,低血糖会加重脑血管痉挛。建议维持血糖4.4—11.1mmol

8、L。f.存在儿茶酚胺风暴导致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可考虑持续输注B1受体阻滞剂控制窦性心动过速,如艾司洛尔;如果伴发低血压,可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g.围术期应有效控制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波动,以预防颅内再出血或动脉瘤破裂。可给予利多卡因、艾司洛

9、尔或拉贝洛尔减少插管反应。手术结束前40min也可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有助于维持拔管期间循环稳定。停药时应先停用丙泊酚,然后再停用阿片类药物,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性。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预防再出血,应继续给予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减少迟发性脑缺血。严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a.术中破裂出血原因与患者血管条件、血压波动明显、导管导丝操作、过度填塞等有关。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造影剂外渗。预防:麻醉深度足够,无呛咳、体动;操作轻柔,警惕危险易破裂动脉瘤。处理:立即中和肝素;控制血压,保持生命体征平稳;迅速填塞,少用造影剂;甘露醇、速

10、尿等降颅压。术后复查CT决定是否手术清除血肿。b.脑缺血—脑梗死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弹簧圈到位不正确导致正常血管栓塞等。预防:对所有动脉瘤患者,推荐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管痉挛。处理:溶栓或取栓术;取出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