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

ID:19492355

大小:7.44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8-10-02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_第1页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_第2页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_第3页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_第4页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脑性瘫痪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脑性瘫痪的概念及分型1一、脑性瘫痪定义定义:脑瘫(cerebralpalsy,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中枢性视听觉障碍、语言障碍等脑瘫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脑损伤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2脑瘫定义三要素发育性: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损害所致。非进行性:脑瘫的病理改变是非进行性的。永久性: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3二、脑性瘫痪患病率脑性瘫痪患病率是指出生后存活的每1000名小儿中患脑性瘫痪的人数(‰)。最新报道的脑性瘫痪的患病

2、率为,澳大利亚2.3,加拿大2.6,爱尔兰2.0,芬兰2.5,挪威2.1,瑞典2.4,英国为2.0,美国为2.1。我国调查的结果:脑性瘫痪男性患病率为1.95,女性为1.22,1岁以下组患病率为2.15,6岁组为1.04。4三、脑性瘫痪的分型(一)临床分型1.痉挛型(spastic):以锥体系受损为主。2.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失调、震颤等3.强直型(rigid):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呈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4.共济失调型(ataxia):以小脑受损为主。5.肌张力低下型

3、(hypotonic)6.混合型(mixedtypes):同一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5(二)按瘫痪部位分型1.单肢瘫(monoplegia):单个肢体受累;2.双瘫(diplegia):四肢受累,上、下肢症状相比,上肢轻,下肢重;3.三肢瘫(triplegia):三个肢体受累;4.偏瘫(hemiplegia):半侧肢体受累;5.四肢瘫(tetraplegia):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6四、脑性瘫痪的原因已经知道脑的损伤和发育异常是脑性瘫痪的病因,将引起脑损伤病因区分为出生前、围生期及出生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原因。1.出生前因素(1)基因病:遗

4、传性神经疾病;(2)胎芽病:1)接受X线照射;2)病毒感染;3)药物影响(激素类、氨甲碟呤、他巴唑等)。7(3)胎儿期因素:1)感染:梅毒螺旋体、唾液腺病毒、李斯特菌属、巨细胞包涵体、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2)低血糖;3)宫内缺氧;4)胎儿红细胞症。(4)孕母因素:1)妊娠中毒症;2)反复阴道流血;3)过量吸烟或饮酒;4)初产>34岁或<20岁;5)妊娠中手术;6)习惯性流产、早产、死产;7)子痫。82.围生期因素(1)早产儿、未熟儿、低出生体重儿;(2)过期产、巨大儿;(3)多胎;(4)新生儿窒息;(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6)新生儿核黄疸、黄疸

5、迁延;(7)胎盘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9(8)脐带异常:脱垂、绕颈等;(9)羊水异常:过多、过少、混浊、早破水;(10)异常分娩:1)产钳、胎头吸引分娩、因故剖腹产;2)臀位或足位产;3)第二产程>4小时、全产程>30小时;4)急产等;(11)新生儿低血糖;(12)新生儿低血钙。103.出生后因素(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等;(2)中毒:1)铅;2)CO等;(3)新生儿惊厥;(4)脑血管栓塞;(5)新生儿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6)颅脑外伤;(7)新生儿感染:1)肺炎;2)脐炎;3)皮肤感染;4)中耳炎等;(8)核黄疸或

6、迁延性黄疸;(9)生后1W内重度营养不良、贫血;(10)生理性体重减低恢复过慢。11五、脑性瘫痪各型的临床症状(一)痉挛型痉挛型(spastictype)为脑性瘫痪患儿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型,约占所有脑性瘫痪的60~70%。多数是因早产、未熟儿、低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原因所致,近年来随着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的上升,痉挛型患儿逐渐增多。可区分为痉挛型双瘫、偏瘫和四肢瘫。121.神经系统检查体征表现为锥体束损害的体征。(1)深部腱反射亢进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内收肌反射等明显亢进。(2)折刀现象阳性。(3)病理反射阳性:Babinsk征阳性

7、,踝阵挛、髌阵挛阳性。(4)肌肉痉挛,表现在伸肌与屈肌均痉挛,主动肌与拮抗肌间缺乏相反抑制。(5)肌张力增高: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缩小,腕关节掌屈角增大;摆动度降低,肌肉硬度增高。(6)肌力减低。132.痉挛型双瘫的临床表现因本型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和两手的正中位指向能力可以得以发育,上肢与手的功能发育相对较好,所以很少在9个月前被诊断。轻症患儿常在发育至抓物站起或在18个月至2岁开始步行时因发现尖足始就诊而被诊断。14(1)卧位阶段患儿婴儿期在仰卧位上常见ATNR姿势,逐渐出现髋关节内旋和伸展、内收,踝关节从早期的背屈位而逐渐成为跖屈位。当大腿后侧肌群(膕绳

8、肌)出现痉挛时,患儿上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