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

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

ID:19476177

大小:5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2

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_第1页
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_第2页
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_第3页
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_第4页
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 - 中央党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讲课提纲·《刑法学》第五讲犯罪形态问题研究(下)——共同犯罪主讲人: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赵永红一、共同犯罪的概念根据刑法将第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之间在客观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作用,造成某种危害后果。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行分别处罚。大兴安岭火灾,医疗事故。“所犯的罪行分别处罚”既可以定共同的罪名,比如,失火罪,也可以定不同的罪名。消防责任事故罪——失火罪——玩忽职守罪等分别定罪量刑。二、共同犯

2、罪的成立条件(一)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自然人共同犯罪:(1)都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都是年满14——16周岁的自然人,只对法定的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3)有的没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或者精神状况),有的有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仅仅有一个,不构成共同犯罪。间接正犯。2、单位共同犯罪:——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故意犯罪。几个单位共同走私的,几个单位

3、共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3、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的。——与单位中的多个自然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单位实施的犯罪不同。(二)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各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客观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发生危害结果的场合,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这是各共同犯罪人承担共同犯罪整体责任的客观基础,也是共同犯罪与单个人犯罪在客观上的重要区别。共同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原则是“部分实行全部责任”。

4、——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原因力。例1:甲、乙事前通谋开枪杀害丙,甲开枪未中,乙开枪中丙头部,致丙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均有因果关系,均应依故意杀人罪(既遂)负刑事责任。例2:提供犯罪工具、共谋而未参与实施犯罪,在其他人完成犯罪的情况下——预备、中止、未遂、既遂。例3:(滑冰打架)打群架,只打了被害人一拳,其他人打死被害人,仍然按照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共同的原因力。如果没有己个人的共同配合,被害人可能不会受到伤害,——好汉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2)从表现形式上看,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与不作为。据此,共同犯罪行为表现为三种形式,即共

5、同的作为,共同的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3)从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分工看,共同犯罪行为表现为四种方式,即实行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实行行为,是指实施符合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的行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领导、策划、指挥共同犯罪的行为;教唆行为,是指故意劝说、收买、威胁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唆使他人故意实施犯罪的行为;帮助行为,是指故意提供信息、工具或者排除障碍协助他人故意实施犯罪的行为,帮助行为既可以表现为事前帮助,也可以表现为事中和事后帮助,既可以是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帮助——为他人犯罪出谋划策,精神鼓励,在

6、他人犯罪意志不坚定的情况下,给行为人大气——挑拨,或者劝说行为人,犯罪不会被发现,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等。与教唆不同。本质区别是行为人又没有产生犯罪意图,如果没有,通过自己的行为使之产生犯罪意图的,是教唆;如果本来已经产生了犯罪意图,而是给行为人大气等为帮助。(4)由于共同犯罪行为方式不同,共同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形式也不同。在共同实行犯罪的场合,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共同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共同作用于同一危害结果,因而他们的实行行为作为统一整体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应当注意的是,在共同犯罪人的实行行为共同引起危害结果发生,他们的

7、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均有因果关系,这种情况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同犯罪人中只有一人的实行行为引起危害结果发生,其他人的实行行为没有导致危害结果发生,他们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则比较难理解。例如,甲、乙事前通谋杀害丙,甲开枪未中,乙开枪中丙头部,致丙死亡。理论上一般认为,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依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在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分工的场合,即在共同犯罪人之间有的组织犯,有的教唆犯罪,有的实行犯罪,有的帮助犯罪,组织犯、教唆犯与帮助犯并未参与实施实行行为,共同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为组织行为、

8、教唆行为引起实行犯的犯罪决意和实行行为,帮助行为加强实行犯的犯罪决意和利于实行犯的实行行为,实行行为直接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