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30279
大小:333.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讲:冯文姬学习目的了解COPD病因及发病机制学习COPD的临床表现掌握COPD的护理病人情况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概述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英文缩写C:Chronic慢性的O:Obstructive阻塞性的P:Pulmonary肺脏的D:Disease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确切的病因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吸烟是导致COPD最危险的因素。职业性
2、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时间接触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污染空气等。空气污染在气污染中的有害气体的慢性刺激,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多,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病因及发病机制4、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酶对组织有损伤和破坏作用;抗蛋白酶具有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功能。蛋白酶增多和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6、氧化应激作用COPD的病理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临床表现一、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症状: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2.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或
3、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二、体征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1.视诊及触诊 。 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觉语颤减弱。2.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3.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
4、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哕音和(或)湿性啰音。COPD合并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痰培养可能检出病原菌;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护理诊断: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呼吸肌疲劳、分泌物过多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关护理措施:1.病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舒适,保持20—22。C和湿度50~60%。卧床休息,协助病人生活需要减少氧耗。协助身体采取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2.监测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状态、持续血氧饱和度,观察病人咳嗽、咳痰的情况,痰液的
5、量、颜色及形状,呼吸困难有无进行性加重。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3.氧疗的护理:向病人说明氧疗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方法。告知病人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改善缺氧,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2L/rain,每天15h以上,并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注意保持吸人氧气的湿化,现病人的s02:95%。4.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以加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每l33-5次,每次5一l0分钟。5.按医嘱给予支气管舒张气雾剂、抗生素等药物,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头孢唑肟钠、氨茶碱两组液体按
6、时输入,无不良反应。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护理诊断: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增多而粘稠、气道湿度减低和无效咳嗽有关护理措施1.指导定期(每2—4h)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末屏气片刻,然后进行咳嗽;嘱患者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2.减少尘埃与烟雾刺激,避免诱因,注意保暖。3.保持每天饮水1.5—2L以上,因足够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和病变粘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稀释主排出。4.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但要注意无菌作,湿化的时间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护理诊断: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降低、摄入减少、腹胀、呼
7、吸困难、痰液增多有关护理措施:1、指导病人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避免食用产气(豆类、土豆、胡萝h、汽水等)及易引起便秘(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的食物,少量多餐;告诉病人餐后不要平卧,有利于消化。2.如便秘时,嘱多饮水,多食纤维素多的食物和水果。3.良好的进餐环境,进食时半卧位,餐前、餐后漱口,促进食欲。必要时口腔护理。4.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护理诊断:四.生活自理能力低下1.多与病人接触,了懈其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给予适当的帮助。2.协助病人进餐、洗漱、在室内做一些轻微的活动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2.消除依赖心理
8、,与病人共同探讨其现有的自理能力,鼓励病人最大限度地进行自理活动,并对于病人的进步厦时给予肯定。4.将病人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护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