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枢α1肾上腺素受体对突触传递影响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枢α1肾上腺素受体对突触传递影响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中枢α1肾上腺素受体突触传递影响研究进展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因其重要的生理生化和药理学效应,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根据α1AR单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已成功克隆出人类α1AR家族的全部亚型,分别命名为α1AR(A、B、D),3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均有高度表达,在心肌中也有表达,但以α1AAR为主。本文仅就α1AR对中枢突触传递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1α1AR对中枢突触传递的影响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是输出神经元,投射纤维到海马下脚。
2、通过测量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自发节律性以及观察刺激Schaffer侧枝CA1通路后引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斜率和群峰电位的幅度,发现激活α1AR导致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减弱。 α1AR导致群峰电位幅度减小,而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斜率影响不大,然而βAR却可以易化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后有人发现高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50μM)导致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而低剂量则可以增强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根据上述现象,推测α1AR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中间神经元进行调节的。激活α1AR能增
3、加海马各层中间神经元的自发节律性,而这些中间神经元大部分都发出分支投射到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另外一方面,激活α1AR可以导致突触前的前馈抑制,也就是通过侧枝激活CA1区的谷氨酸能神经纤维,转而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激活减少。 在海马的CA3区,激活AR可以使莫氏纤维激活导致的突触前谷氨酸释放减少,这使得CA3区神经元侧枝支配的CA3区邻近神经元激动减少,但对Schaffer侧枝CA1通路的激活没有影响。激活α1AR使得印防己毒素或者高浓度的钾离子诱导的CA3区自发性冲动减少,也使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的效应减
4、弱。在体单细胞电生理记录已经证明激活α1AR可以抑制CA3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性节律活动[1]。上述结果说明α1AR可以调节海马CA3区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这一现象对于海马CA1区的在体突触可塑性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使得目标区域经过高频刺激后突触可塑性发生改变成为理论上的可能。 在齿状回区域注射哌唑嗪并不能影响颗粒细胞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但可以抑制安非他命对PerforantpathDG通路突触传递的易化效果。而去氧肾上腺素可以增强齿状回传入神经刺激引起的反应。此外,体外实验亦表明激活α1AR对齿状回颗粒
5、细胞的兴奋性没有影响甚至可以抑制兴奋性,而激活βAR却可以增强其兴奋性[2]。在大鼠大脑皮层的Ⅴ层锥体神经元亦发现激活α1AR可以减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幅度,而激活β4受体可以增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幅度,而且α1AR导致的这一现象可以被PKC抑制剂逆转,表明α1AR这一作用是通过PKC介导的[3,4]。 α1AR在新皮层的很多部位亦有易化兴奋传递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皮层的中间和较深的层次,这些部位的抑制反应常由βAR调节。在躯体感觉皮层,α1AR可以增强谷氨酸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兴奋突触传递。α1
6、AR和βAR的相互作用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新皮层和海马作用(兴奋或者抑制)的基础。Gordon等报道,在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激活α1AR可以显著增加突触后兴奋性电流的幅度和频率,这是通过激活PKC而后抑制第三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而发挥作用的[5,6]。 α1AR亦可以引起皮层下很多结构的兴奋性反应,比如膝状核、丘脑网状核、中缝核、脊髓运动神经元等。这种兴奋性可能是由于减少了静息钾的外流。在丘脑,α1AR可能是调节睡眠到觉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脑蒲肯野细胞,α1AR可以调节抑制性突触后电流。Hiro
7、no和Herold等报道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可以增加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和频率,并且是通过细胞内钙途径实现其作用的,而α2AR激动剂可乐定减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和频率[7,8]。在下丘脑的室旁核神经元,激动α1AR后通过提高谷氨酸能神经纤维张力和减弱GABA能神经活动而兴奋室旁核神经元[9]。 在基底外侧的杏仁核,α1AR对其活动并没有明显影响,而α2AR和βAR则对于谷氨酸能神经突触传递则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去氧肾上腺素(10μM)对于皮层纹状体的谷氨酸能突触传递没有影响,而异丙
8、肾上腺素(1030μM)可以增强该通路的突触传递,这种现象可能与此脑区α1AR密度较低有关。在副嗅球,激活颗粒细胞和帽状细胞上的突触前α1AR可以通过增加GABA的释放而使得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增强,从而抑制副嗅球的活动[10]。在丘脑的外侧膝状体核,强直刺激视神经束,可以使得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大量释放儿茶酚胺,转而通过激活α1AR而导致神经末端的去极化[11]。 解剖和功能方面均有证据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