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解谱教程

质谱解谱教程

ID:19309845

大小:17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20

质谱解谱教程_第1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2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3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4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5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6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7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8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9页
质谱解谱教程_第10页
资源描述:

《质谱解谱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质谱法第一节:概述1.1发展历史1.1886年,E.Goldstein在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正电荷粒子.2.1898年,W.Wen发现正电荷粒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3.现代质谱学之父:J.J.Thomson(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4.1922年,F.W.Aston[英]因发明了质谱仪等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1942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5.50年代起,有机质谱研究(有机物离子裂解机理,运用质谱推断有机分子结构)6.各种离子源质谱,联机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CI,FD,FAB,ESI-MS等)1.2特点:1.灵敏度

2、高(几微克甚至更少的样品,检出极限可达10-14克)2.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3.分析速度快(几秒)4.可同色谱联用.第二节:基本原理2.1基本原理质谱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而分子式对推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质谱法的灵敏度远远超过其它方法,测试样品的用量在不断降低,而且其分析速度快,还可同具有分离功能的色谱联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态有机分子,在离子源中通过一定能量(70ev)的电子轰击或离子分子反应等离子化方式,使样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产生正离子,继而还可裂解为一系列的碎片离子,然后根据这些离子的质荷比(m/ze)的不同,用磁场或磁场与

3、电场等电磁方法将这些正离子进行分离和鉴定。由此可见质谱最简单形式的三项基本功能是:(1)气化挥发度范围很广的化合物;(2)使气态分子变为离子(除了在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中性分子而直接产生离子的化合物);(3)根据质荷比(m/ze)将它们分开,并进行检测、记录。由于多电荷离子产生的比例比单电荷离子要小得多,通常取z等于1,e为常数(1个电子的电荷),因而就表征了离子的质量。这样,质谱就成为了产生并称量离子的装置。由于各化合物所形成的离子的质量以及各种离子的相对强度都是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故可从质谱图形中确定分子量及其结构。(一)电离方式:一般,MS测

4、定采用电子轰击法(electronimpactionization,简称EI),故称EIMS。它是应用最普遍、发展最成熟的电离方法。测定EI-MS时,需要先将样品加热气化,而后才能电离。故容易发生热分解的化合物,如醇、糖苷、部分羧酸等,往往测不到分子离子峰,看到的只是其碎片峰。而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糖的聚合物、肽类等,也因难于气化而无法测定。故近来多将一些对热不稳定的样品,如糖类、醇类等,进行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TMS化),形成对热稳定性好的挥发性衍生物后再进行测定。近二十余年来,在电离方式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针对生物大分子等大极性、难

5、气化、不稳定的化合物,开发了多种使样品不必加热气化而直接电离或者防止化合物热分解的新电离方法(软电离方法),如:1.化学电离(Chemicalionization,简称CI)2.场致电离(fieldionization,简称FI)和场解析电离(fielddesorptionionization,简称FD)3.快速原子轰击电离(fastatombombardment,简称FAB)4.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简称MALDA)5.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io

6、nization,简称ESI)2.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pressurechemical,简称APCI)等。目的是一方面使质谱能显示出那些不稳定、高极性、难气化、难电离的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多电荷离子,使质量分析器检测的质量提高几十倍甚至更高。要注意的是,软电离方法一般显示明显的准分子离子峰,如[M+H]+或[M-H]+峰、有时会出现[M+Na]+、[M+K]+峰等,而碎片离子峰往往很少,甚至没有。由于各化合物所形成的离子的质量以及各种离子的相对强度都是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故可从质谱图形中确定分子量及其结构.理论

7、公式:(1).zV=mv2/2(2).mv2/R=Hzv→v=HzR/m(3).m/z=H2R2/2V2.2测定方法三种仪器:1.单聚焦质谱仪:2.双聚焦质谱仪3.四极质谱仪质谱仪的主体为: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2.3质谱图1.质谱图的表示方法(1)图示法(2)数据法2.质谱图中离子峰的种类(1)分子离子峰(2)碎片离子峰(3)同位素峰(4)亚稳离子峰(5)多电荷离子峰第三节.分子量和分子式的确定3.1分子量的确定从理论上讲,除同位素峰外,分子离子峰(MolecularIon,M+.)呈现在谱图中的最高质量位置。但当分子离

8、子不稳定时,可能导致分子离子峰不在谱图中出现,或生成大于或小于分子离子质量的(M+H)+、(M-H)+或(M+Na)+峰等。M+e→M+.+2e对于纯化合物而言,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