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ID:19304806

大小:2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30

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_第1页
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_第2页
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_第3页
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_第4页
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伴随着企业改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劳动用工制度的重大变革,劳动争议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劳动争议数量的大幅上升,案件的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不断增大,由劳动争议引发的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等。劳动争议的处理在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既涉及职工和企业利益,又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社会的稳定。而

2、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妥善解决,最终取决于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一、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现状14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指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表明劳动争议发生后应当通过哪些途径、有哪些机构、以哪些方式处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立始于建国初期,1949年1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了及时合理地解决当时私营企业中存在的劳资争议,制定了《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1950年,劳动部发布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和《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这些规章的发布实施,使我国劳动争议处理

3、制度初步建立。1955年以后这些制度被陆续撤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4年全国人大颁布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立了目前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根据《劳动法》第7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为劳动部)的相关解释,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14不经过

4、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种体制实际上是确立了“仲裁前置”的原则,即劳动仲裁为劳动审判的前置程序。明确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为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是企业的内部机构,是否申请调解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而劳动争议仲裁具有特殊性,仲裁机构属半官方性质,依法定原则由政府、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共同组成。另外,劳动仲裁申请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仲裁裁决也不具有终局效力,当事人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就法

5、律性质而言,我国的劳动仲裁不同于司法裁判和一般的民商事仲裁,它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在仲裁机构组成中居于首席地位,仲裁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劳动行政部门,仲裁机构要向本级政府负责,仲裁行为中还有行政仲裁的因素;另一方面,仲裁机构的设立、职责、权限、14组织活动原则和方式等与司法机构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它是国家依法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仲裁的程序与机制和诉讼差不多。在劳动审判机构方面,我国现行体制是在人民法院内,由民事审判庭裁判劳动争议案件,而没有设立独立的劳动法院或专门的劳动法庭。二、目前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6、和不足尽管这种单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伴随着劳动争议新问题的大量出现,这种单轨制的处理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一)缺少一个更为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机制。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重心在对已经实际发生的劳动争议的解决,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能更好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仲裁和诉讼案件的发生。尽管设在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工会代表、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三方组成,身处在一线,但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实际上很难发挥劳动争议预防和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14。由于当前工

7、会组织功能未能达到《工会法》所设计的标准,甚至用人单位的工会成为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并且在人事权、办公经费、场所等诸方面受制于用人单位,因此,为劳动者维权的能力非常有限,甚至出现有的企业的工会主席作为企业一方的代理人与劳动者对簿公堂的现象。作为职工代表由于自身的利害关系,恐怕也很难代表职工利益。(二)“仲裁前置”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剥夺了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司法救济权。依据法治原则,司法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人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有权获得司法救济。但依据我国现行的体制,劳动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有范围限制,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劳动争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