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02868
大小:20.8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30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表格 篇一:各朝代赋役制度 网易 新闻微博邮箱相册有道摄影闪电邮手机邮印像派梦幻人生 更多 博客 手机博客博客搬家 群博客博客油菜地博客话题博客热点博客圈子找朋友 发现 小组 风格 群博客召集令 创建博客登录 关注 显示下一条
2、关闭 露露老师的博客 强调原创,通过交流来提高能力 导航 日志 路路 加博友关注他 最新日志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更多>> 对“推广广告”提建议 关于中国发放消费券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流转现状的思考 秦至清朝中国赋役制度
3、变迁及启示 论文XX-11-1811:25:01阅读103评论2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科财税史作业 摘要:秦朝统一中国至清朝时期,我国高度集权的封建政治体系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封建社会的财政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服役制度,作为封建财政体系的基础,更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本文从总体趋势的角度,对秦朝至清朝中国赋役制度变迁过程进行讨论和思考,旨在把握中国 封建赋役制度发展的脉搏,并从中得出经验和启示,以为当代财税制度提供借鉴。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的赋役制度经历多次变化。赋役制度直接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兴盛和衰败,而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迁便为我国当前
4、的税制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从总体上介绍我国古 代赋役制度的变迁历史,总结其基本的发展轨迹,再从中找出规律,并总结出相关经验。 一、各朝代赋役制度变迁过程 纵观我国封建的服役发展史,其经历了从秦汉时期的编户齐民政策到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再到唐中后期的两税法,然后到宋朝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最后到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地丁银制度的一个 过程。现就各时期各主要赋役制度的介绍如下: 1.秦汉时期的编户制度。编户制度在秦汉盛行,基础是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从而使得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了确立。秦始皇时期,百姓需要自己申报土地,并载于户籍,国家根据户籍征发
5、赋税余徭役。在西汉时期,官府把各个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使其成为征发徭役兵役和征收租赋的依据。编户农民需要对封建国家承担四项义务:算赋或口赋、田租、徭役和 兵役,并在此人丁作为主要的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的形成。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租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盛行,其基础是实行均田制,即按人口分配国家所掌握的土地。得到田地的农民必须定期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这是和当时商品货币关 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紧密相关的。 3.隋至唐中期的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在此租是指田租,调是
6、指人头税,庸是指“纳绢代役”。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或布来代替服役。而唐朝则取消了庸对年 龄限制。这实际上否定了劳役地租这种十分落后的赋税形式。 4.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在唐朝中后期,朝廷为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两税法,即每户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 开始改变。 5.北宋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其中“募役法”收取免役钱,从而限制了地主的特权;而“方田均税法”则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官府
7、 的收入。 6.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开始实行,为增加财政收入,张居正进行改革,把田税、丁税、杂税三税合一,只根据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因为改革遭到其他利益集团的阻碍,一条鞭法在实行不久便终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这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 转变。 7.清朝的“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雍正时期,官府将固定下来的“丁税”,平摊到田赋中,进而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这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放松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更标志着持续了 数千年的以人头征税制度的废除。 二、各朝代赋役制度发展规律 赋役制度从秦朝发展
8、至清朝,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首先,从标准上来看,赋役制度从以人丁为主逐渐发展成以土地为主,人头税在税收所占比例越来越少。秦汉时期的租赋制以田亩、户口、身丁并重,然后到后来以身丁为本租调力役制度,再到均田制掩蔽下的以身丁课税的租庸调制,逐渐变成了以资产、田亩为本的两税法,最后的由赋役制转化为租税制的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地。 其次,从征收形式来看,征收程序和形式趋于简化。两税法之前的赋役制度十分复杂,有田租制度、口赋制度、徭役和更赋组成,赋役的执行也十分复杂。到两税法时,两税法把一切杂税都并入到户税和地税两个税目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