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失实澄清制度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

ID:19299389

大小:17.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_第1页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_第2页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_第3页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_第4页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_第5页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_第6页
资源描述:

《举报失实澄清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举报失实澄清制度篇一:失实信访举报成因浅析及对策初探失实信访举报成因浅析及对策初探摘要: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在受理信访举报过程中,失实信访举报线索较多、查实率较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结合工作实际,就信访举报失实线索类型、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就其在制度、心理等各层面成因进行了初步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宣传、强化监督、改进方法等一些相应的初步对策。关键词:失实信访举报成因对策近年来,纪委坚持从维护企业利益、保护企业干部出发,切实加大信访案件的受理及查办力度,在促进全厂发展和维护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受理信访举报过程中,

2、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失实信访举报线索较多、查实率较低的问题,已成为困扰正常信访工作开展的难题之一。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前期开题、调研,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力图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来自:小龙文档网:举报失实澄清制度),以利指导今后工作。一、信访举报失实线索特点从近3年来所受理的信访举报看,失实信访举报线索在举报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共收到信访举报50件(次)、线索98条。经初步了解并转初步核实,查实或部分查实16件(次)、线索21条,查实率为32%,失实信访举报线索占65%以上。通过对失实信访举报线索进

3、行分析,可大致归纳为3种类型。积极参与型:此类信访举报所反映的线索多为干部管理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问题。举报人虽对反映问题的正常渠道缺乏了解,对一些正常的管理行为存在误解,但同时也表现出维护企业利益、积极参与管理、保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意愿。一般情况下,语言较为平实,态度较为诚恳。虽经调查核实被查否,但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及一信多投的情况较少,只要被举报单位及时作出澄清,即停止信访。近几年,此类失实信访举报约占总量的40%,反映出信访举报群体积极和主流的一面。先入为主型:此类信访举报内容涵盖面较广,语言文字特点为天马行空、夸大其词。往往表现出较强

4、的主观臆断,举报人大多根据被举报人的岗位权限首先认定其有某某问题,然后推断出问题的细节。所反映的线索通常源于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妄加猜疑,甚至受人鼓动等。一般情况下,所反映的问题多为用人失察、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公饱私囊等。此类失实信访举报约占总量的25%左右。经组织调查核实澄清事实后,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及一信多投的情况同样较少。别有用心型:此类型信访举报多反映的是干部违纪违法、生活腐化等方面的问题。字里行间攻击性语言较多,通常伴有对受理信访部门的压力或威胁性言词。经调查核实发现,信访举报线索无中生有、肆意夸大或捏造事实的较多,篇二:澄清虚假

5、或不完整信息制度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制度(试行)第一条为建立健全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澄清机制,规范我镇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县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是指在社会上流传的、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不准确,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信息。第三条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应当遵循“发现及时、落实责任、处置迅速、控制得当”的原则。第四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工作。第五条建立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发现机制,及时

6、发现涉及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镇纪委、政府办公室应发挥工作优势,主动、及时地获取涉及全县政府系统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第六条镇政府网站及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是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主要途径。按照管理权限及职责任务,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做好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组织协调及发布工作。第七条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未及时澄清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对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秩序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八条对恶意传播和散布虚假或不完

7、整信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篇三:问题澄清通知附表一开标记录表(项目名称)开标记录表开标时间:年月日时分招标人代表:记录人:监标人:年月日附表二问题澄清通知问题澄清通知编号:(投标人名称):(项目名称)招标的评标委员会,对你方的投标文件进行了仔细的审查,现需你方对下列问题以书面形式予以澄清:1、2、??请将上述问题的澄清于年月日时前递交至(详细地址)或传真至(传真号码)。采用传真方式的,应在年月日时前将原件递交至(详细地址)

8、。(项目名称)招标评标委员会招标人或招标代理:(盖单位章)年月日附表三问题的澄清问题的澄清编号:(项目名称)施工招标评标委员会:问题澄清通知(编号:)已收悉,现澄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