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82197
大小:44.82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9-30
《盘尼西林的历史及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盘尼西林的历史及资料盤尼西林的歷史及資料1928年,英國佛箂明意外地發現盤尼西林(Pencillin,第一種抗生素),深深影響了20世紀的醫學發展。由於抗生素的出現,多年來群醫無法對付的梅毒、肺結核、猩紅熱等都被徹底根治。那時候,不少醫學家認為20世紀的後半期,人類可以掃蕩及根除傳染病,瘟疫會絕跡人世。在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講解細菌學,無意中發現黴菌有殺菌作用,這種黴菌在顯微鏡下看來像刷子,所以弗萊明便叫它為「盤尼西林」(Penicillin的原意是有細毛的)。從這時開始,弗萊明便對盤尼西林作系統的研究,到了1938年,盤
2、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盤尼西林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乙內醯胺類抗生素的新趨勢自一九二八年,英國的佛來明發現盤尼西林以來,迄今已有六十多年。人類醫療史也因這劃時代的發現,而有重大改變。人類因感染症死亡的比例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惡性腫瘤與各器官之慢性病等。盤尼西林是第一個被發現之抗生素,在分類上屬於乙內醯胺類(β-lactam)抗生素。凡是含有乙內醯胺之四環結構的抗生素,即稱之為乙內醯胺類抗生素。到目前為止,共有四種乙內醯胺抗生素,分別為盤尼西林類(penicillins)、頭孢菌素類(cephalospo
3、rins)、單環胺基類(monobactams)和碳醯胺基類(carbapenems),是所有抗生素中種類最多及使用最廣泛者之一;也是到目前為止使用最廣泛之抗生素之一。自四十年代盤尼西林(Penicillin)面世以來,盤尼西林對抗病菌的效力不斷減弱,因為病菌開始產生對抗盤尼西林門的酵素(enzyme),將盤尼西林的分子(molecule)劈開,使藥性消失。為增強盤尼西林的效力,一般的方法是在盤尼西林內加入特製的化合物,以抑制細菌酵素的作用,但細菌很快便產生更利害的酵素,使改良了的盤尼西林慢慢地失去效力。愛爾蘭的Limerick大
4、學(UniversityofLimerick)正研究一個新的突破性盤尼西林,是將盤尼西林分子的結構改變,在分子上加上獨特的小刺(fragment),當細菌酵素嘗試侵襲盤尼西林分子時,盤尼西林分子上的小刺便被啟動,將細菌殺死。盤尼西林類抗生素為最常造成身體免疫反應之抗生素。過去研究顯示,有異位性體質病人,有較高比率之盤尼西林皮膚試驗陽性反應。但是近來學者提出,不管是否有異位性體質,其盤尼西林皮膚試驗,並無明顯差異。因此我們試著去評估過敏氣喘病童及其是否有異位皮膚炎,來判斷盤尼西林,安比西林及安莫西林的皮膚試驗以及對血清中盤尼西林,安
5、比西林及安莫西林的特異性抗體是否可以有效篩選對盤尼西林類藥物過敏。我們評估台北地區九十三位年齡從兩歲至十四歲病人,其中四十八位病人有異位性皮膚炎為A組,四十五位有呼吸道過敏症狀病人為B組。兩組中各有二十五位病人接受皮膚試驗。 結果顯示兩組病人中,血清中產生塵特異性抗體之比率有明顯差異。而且塵特異性抗體濃度愈高,其產生盤尼西林及相關抗生素特異性抗體比率愈高。兩組病人產生盤尼西林及相關抗生素特異性抗體,並無明顯差異。其中產生安比西林及安莫西林特異性抗體各有二位,且都對盤尼西林特異性抗體為陽性。八位產生盤尼西林及相關抗生素特異性抗體
6、的病人,有七位皮膚試驗呈陽性。 結論是皮膚試驗與特異性抗體檢查有良好相關性。我們認為血清中盤尼西林等藥物特異性抗體可以有效篩選是否對盤尼西林過敏。而病人是否有異位性體質與產生盤尼西林及相關抗生素特異性抗體無相關性。若病人血清中塵特異性抗體為陽性,有較高比率也會產生盤尼西林特異性抗體,且若塵特異性抗體濃度愈高其產生盤尼西林特異性抗體陽性率愈高。所以塵特異性抗體陽性的病人,在使用盤尼西林類抗生素應更小心,因為對盤尼西林類藥物過敏都發生在這些病人上。 作用機轉乙內醯胺類抗生素之作用機轉在於抑制細菌細胞壁之合成。此作用是透過乙內醯
7、胺類抗生素與細菌細胞膜上之盤尼西林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結合,從而抑制其功能而發生。細胞壁之主要成分為peptidoglycan。其主要骨架由peptidoglycan聚合體以鏈狀交錯而成。而使其交錯之步驟需要盤尼西林結合蛋白作為脢(transpeptidase)。故此蛋白被抑制則會影響細菌細胞壁之生成,使其產生弱點,有的細菌因內部張力很大,會自行破裂。而乙內醯胺與盤尼西林結合蛋白結合石也會使某些細菌產生自體溶解作用,而使細菌死亡。故此類抗生素屬於殺菌型抗生素。盤尼西林結合蛋白(penic
8、illin-bindingproteins),簡稱PBPs,可依其分子量的大小,由大而小依次編號1,2,3,…。不同的乙內醯胺作用在不同的PBPs上。再加上該乙內醯胺穿透細胞壁之能力以及對乙內醯胺脢之穩定性。此三者決定了乙內醯胺之抗菌能力。乙內醯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