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79708
大小:36.08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9-30
《南宁市十三中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宁市十三中工作总结 篇一:十三中总结 XX---XX学年第一学期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二零一五年一月 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XX—XX第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上级教育教研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精品教育为着力点,认真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软、硬件建设,向内涵发展转变,实现办学质量的新跨越。学校以“让我们每一个十三中人都能健康、和谐、充分地得到发展”为理念,追求学校管理精细化、学校发展特色化,
2、狠抓常规,规范发展,提高质量,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培育了优秀教师群体,全面提升了教育质量。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以“精细化教学管理”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1、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实现以“学科立体、年级平面、学校整合”,运转高效良好的管理格局。即以学科教研组为学科组织,它的职能是加强教研,加强集体备课,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听课评课。以年级组为日常工作运转,强化管理,让他们抓日常教学、德育管理。给他们开展工作提供足够的空间,为他们创造才华,
3、扮演服务角色创造平台。 2.完善了师生用本管理。本学期修订、完善各种常规用本,本学期开学初修订完善了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校本教研工作手册、班主任专业成长手册,作业批改记录,学生成长手册,把合作成绩册和单元测试合并为《成长足迹》,增加了领导用的工作管理日志.精选了理论学习材料的内容,完善了各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细化师生各种常规用本。特别是成长足迹任课教师一本、课代表一本,由单一学生或教师评价改为双重记录、评价课堂出勤表现情况。做到无缝隙管理。学生成长手册结合区学生素质评级手册的项目内容,根据学校实际由原来一年一本改为
4、四年一本,记录学生整个初中生活的全部成长足迹,便于考核和存档。 3.完善了常规考核管理。本学期继续实施教学常规过程性管理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先周导学案(教案)、课堂教学和作业三项内容。考核以学科组和年级组为单位交叉互评,周评价和月评价由学科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常规进行检查、考核、评价。期中期末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常规考核进行两次,考核成绩将纳入学期教学常规考核,用作评价教师和评优树先的依据。进一步落实关于有效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规定,开学初以学科组为单位细化作业布置与要求,明确作业必须及时批改,批改必须有评价,作
5、业批改与批改记录要一致,错题记录要详细,特别是强调了作业批改后的反馈,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且教师要对学生订正情况进行第二次批改和评价。 4、完善了校本教研管理: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围绕开学初的教研组计划,做到周周有活动、周周有主题,对集体备课加大了管理和落实力度,集体备课整体定在周四下午无课时间,语数外理化两节课,年级组领导和学科组领导实行双轨检 查、蹲点、指导、评价。按照“四个环节”集体备课:个人自备出思路——集思广益同思路——凸显个性二次写教案——教后反思长经验。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
6、体备课已成为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节。通过这一平台,让学科组整合学科优势,汇聚学科智慧,形成了强弱互补,强强联手,整体联动,和谐发展的格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二次备课,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倡导电子导学案、资源共享、资源保存) 5、完善了课堂教学管理。领导听课每周5--10节、重点听青年教师和薄弱班级和学科的课,巡课每天一个年级,重点关注教师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及学生学习状态,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调整。学生教育与管理使每一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管理在前、教学在后,利用学生成长足迹,对小组和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7、,使自己的课堂良性发展,由有效到高效再向理想课堂迈进。 6、完善体育、信息等活动课的课堂管理.这类课有专门的课堂考勤用本、合作评价成绩册、每学期调查学生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信息。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实行无缝隙管理,确保每科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施教。 7、完善了教师考评管理。本学期完善了月考核制度。学校实行月考核制度和学期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对教师既有师德、管理、教学综合的岗位月考核和期末综合制度,还要有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常态课)、教学科研等单项考核机制。 二、以“校本教研”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8、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活动。有效落实教师理论和业务学习,以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邀请权威专家专家来校,对现有教学状态进行诊断,做理论指导,培训教师转变观念,促进教师“行为自觉”,本学期进行了校本课题研究培训、反转课堂和微课录制培训,铸造卓越教师和心理咨询培训等专家讲座。网络电子备课系统培训、社团模型培训、机器人兴趣小组培训、创新能力培训、国学讲座培训等,使全校教师在有效的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