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

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

ID:19278156

大小:33.6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30

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_第1页
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_第2页
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_第3页
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_第4页
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积极作用  篇一:古代政治制度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编写:封晓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选官制、监察和谏议制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分析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1.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体制的  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分工合作,掌管朝政。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下辖六部处理日常军事政务,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下执行。凡中央、地方各部门呈

2、上奏章,重要的也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定,转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门下省有“封驳”权,对不可行的政令和认为不妥的奏章,都可驳回修改。中书、门下两省地位十分重要。  这种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2.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特点:  ①专

3、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②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③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④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⑤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地方官吏。(2)弊端:  ①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响地方工作效率。②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走进高考】  1、(10年广东卷)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

4、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考点:古代皇权加强2、(10年浙江卷)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3、(10年安徽卷)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

5、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10年山东卷)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10年江苏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随堂测验】  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  2

6、、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3、“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4、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

7、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A.交皇帝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5、右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现于()  A.秦朝和西汉B.西汉和东汉C.秦朝和唐朝D.唐朝和宋朝  本资料来自中学历史园地www  6、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  A.建立中朝B.设三省六部C.设三司使D.设立军机处  7、“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8、”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