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44169
大小:40.43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30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篇一:中国教育史文教政策和学校教育制度 中国教育史 第一章文教政策与教育宗旨 一、汉代:“独尊儒术” 汉武帝即位后,在教育上转而采用儒家的主张,重新肯定了教育在育才和优民两方面的作用,把教育作为巩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经典表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影响: 第一、确定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 第二、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第三、形成了群士归
2、宗攻读儒经的社会风尚 二、隋唐时期:重振儒术,兼容佛道 重振儒术: 第一、尊孔。孔子在唐代的地位很显赫。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唐代各帝对孔子大加封赠。二是唐代各帝经常亲临国学观释奠礼。 第二、整理,统一儒经。孔颖达,颜师古等人负责编撰的《五经正义》,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的《开成石经》。 第三、提高儒士的地位。 唐代统治者总结了汉代以来儒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对于儒、佛,道三学,分主次轻重地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工具。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儒学教育的复兴阶段,又是儒学教育与佛道思想相结合的阶段,为宋代理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唐代文教政策的特点: 1.重振儒术:尊孔、统一儒经,提高儒
3、士地位 2.兼容佛道 3.与汉代儒术独尊不同,既是儒学的复兴,也是儒学与佛道思想的结合。 三、宋代:“兴文教”政策与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 宋王朝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争霸称雄的教训,宋初各帝均采取“重文轻武”的方针,实行以文制军的策略,把尊孔崇儒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同时支持佛,道二教,使儒,佛, 道三派融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为用。由于统治者的积极提倡,为“理学”——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明清 1.尊经崇儒 2.推崇程朱理学 3.实行文化专制:一是文字狱。二是改编,销毁书籍。三是成立编书馆。明清两代把文教 事业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与
4、科举制度都得到空前发展,而另一方面,又采取种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其专制程度也是历代以来罕见的。 第二节近代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 一、清末教育宗旨 1906年,学部拟定了一个新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前两条是“中国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后三条是“中国民质之所最缺,而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二、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1912年由教育部颁布实行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基本体现了蔡元培的教育观点。 所谓“道德教育”,实际上指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所谓“
5、实利教育”,实际上指发挥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科学技术教育,这是富国强兵,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 所谓“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教育,目地在于训练全国青年和广大人民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自卫的能力。 所谓“美感教育“是指音乐”图画,手工等艺术教育。 这一教育宗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封建主义的道德信条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第三节现代教育方针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 “党化主义”教育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3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 华民国今后之教育应为三民主义之国民教育”。会议通过的教育宗旨为“中国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
6、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抗战时期“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的总方针,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如:抗战教育政策;“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民办公助”的政策等等。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教方针:
7、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全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确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教方针。 所谓“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育。 所谓”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民众的教育,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而又是民主的。 第二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