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24052
大小:19.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9
《数学图形说课稿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图形说课稿模板 数学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三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
2、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法:
3、、创境、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观察、操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三种学法:
4、 、运用学具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充分利用学具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通过“摸、看、描”来认识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突破本课难点。 、初步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 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测,教师没有作出肯定和否定,学生通过操作,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
5、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以及养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反思明理 、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下面,我就具体讲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6、 教师出示多媒体:a冬天来了,天上下起了漂亮的雪花。图形王国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它们堆雪人、打雪仗,好玩的不得了。你们瞧!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画家呢!孩子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来,我们一起和他们打个招呼吧!b小画家们在雪地里跳呀,唱呀,一会儿就画出了各种美丽的图形,你们看——c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告诉大家。学生猜测。对于学生的猜测,教师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童话情景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一猜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 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
7、上 观察、操作。 教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要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很简单。我们只要把这些小画家们请到我们身边来,大家亲自摸一摸、找一找。 汇报交流 在学生充分活动之后,提问: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引导发现 然后,根据学生的发现: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体画出的是圆。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这样设
8、计的目的: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并及时给予表扬。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这时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