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

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

ID:19209433

大小:3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29

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_第1页
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_第2页
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_第3页
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_第4页
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朝科举制度传播邻国  篇一: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九龙实验学校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成绩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  ①西汉②秦③唐④隋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④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奸臣谋害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3、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C、建立元朝D、统一蒙

2、古,建立蒙古政权4、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A、铁钱B、交子C、存折D、支票5、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7、“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之间的分界线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A、“

3、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9、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第1页共6页  10、武则天遗言留无字碑,由后人评价她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评价武则天所写的一句话。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唐朝由盛转衰的女皇帝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

4、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1、赵州桥的设计、主持建造者是()  A、张衡B、李春C、毕升D、宋应星  12、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BCD  13、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主要因为()  A、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1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5、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

5、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岳飞B、卫青C、屈原D、张骞  1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17、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呢?()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D、好汉比武的擂台  1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

6、的需要  19、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下列错误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0、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是()  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造纸术  第2页共6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隋大运河示意图材料二:隋炀帝巡游江都图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

7、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南北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  (2)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会经过哪几段运河?(写出运河段名称)(2分)  (3)你是否同意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为什么?(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第3页共6页  材料二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中有看棚、勾栏,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  材料三

8、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3)材料三中图一呈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它的名称和最早出现的地区。(2分)  (4)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政府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依据图二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