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客”现象

浅析“博客”现象

ID:19188028

大小:25.1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29

浅析“博客”现象_第1页
浅析“博客”现象_第2页
浅析“博客”现象_第3页
浅析“博客”现象_第4页
浅析“博客”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博客”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博客”现象【摘要】“博客”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正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从社会学视角对博客现象的特点及其表现、博客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等进行探讨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网络;博客;现象;社会学内涵  002年以来,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交流方式被引入我国。今天,“博客”一词已经被套用到“你吃饭了吗”的句式中;打开百度键入该词,点击搜索项,我们可以发现100,000,000条结果。据新华社XX年12月底的报道,中国内地网民超过一亿,其中的博客大概有近1000万,在校大学生占到不小的比例……不难想象,博客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关联

2、,面对给互联网带来巨大活力的网络博客,本文将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博客”这种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一、博客现象概述 博客的界定Blog是WebBlog的缩写,XX年由互联网专家方兴东、王俊秀正式将其译为“博客”。在这里,“博客”一词兼具名词性和动词性,作为名词使用时,指“网络日志”这种特殊的个人出版形式,同时也指拥有和创作博客的人;作动词时特指通过Blog进行写作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界定“博客”呢?由于博客本身处在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对博客的定义: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旧媒体→新媒

3、体→互媒体;Blog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是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博客是用文字进行对话的网上咖啡厅;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挡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可以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笔者认为,应该在众多对“博客”的理解中掌握其实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以日志体形式记录并按文本发布时间倒序排列,且内容不拘一格,时常更新,信息流动即时。强调个人的自由表

4、达,注重交流与互动,人们可以轻松自如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灵感想法、学术研究、新闻时评等等与朋友、同事、网友分享。网友也可以留言的形式进行延时性的双向交流。以“超链接”为主要特点,充分利用超链接,以拓展文章的内容、实现与别人的联系、达到知识的共享。博客的表现形式随着博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其中,因为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自由挥写。博客的主体更加多元化,除了普通大众,更多专业人士、文化名流、工商业精英、明星、政治领袖都拥有了Blog,自由的形态让博客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根据《全

5、球中文博客发展报告》显示:77%的博客用户认为博客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而“想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一些资源”,“与其他博客进行交流”,“希望自己的观点获得别人的支持”这类与人际沟通高度相关的功能的选择者分别为54%、48%、44%。[1]下面以一些博客为例,可以让读者对博客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更直观的感受。  个案一:从小就有写日记习惯的小秦,进入大学后,选择用Blog的方式记录下生活中有感触的人和事,“博客对我来说就是个人记录本,不时更新和查看,现在如果打印出来,会是一本厚厚的生活备忘录。”  个案二:小邓是中文专业的高材生

6、,他将自己平时创作的散文、小说都放到自己的博客上,同时,他也会转载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作品,用“自娱自乐”来形容他对待博客的态度再合适不过。因为他既不在乎浏览量的多少,也不在乎别人评论的好坏。  个案三:博客萨利姆·帕克斯,他从XX年9月开始一直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据传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巴格达,每天都有成天上万的人在互联网上浏览他的博客。因为那儿记载着战火之下、围城之中的巴格达最真实的生活。  个案四:XX年1月13日和16日,浙江省政协委员肖锋和浙江省人大代表张群英分别开出“两会”博客,内容除提案外,还记录了他们眼中的两会进

7、程、亮点和自己的心声。人们认为高官博客将推动政治文明进程。  个案五:XX年2月13日,徐静蕾的博客冲破1000万点击量大关,徐静蕾成为了中国名人博客第一人,网民被她的真实、自然所打动。自此,“老徐的博客”成了她的第二张名片。  二、博客现象的社会学内涵  博客进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在短短几年中博客数量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应当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这一随着网络社会化而来的网络新生事物,因而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它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社会的虚拟社区  网络自从出现以来,人与人的沟通就较少有社会性

8、的接触,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生活体验。因为在真实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会拥有多个身份,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人们必须不断地交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这些场景的特殊要求。但在网络上,由于交往的间接性和匿名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