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客传播

浅析博客传播

ID:42670077

大小:20.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9

浅析博客传播_第1页
浅析博客传播_第2页
浅析博客传播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博客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摘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应用用户数量超过2亿的网络应用就有十几个之多。我国拥有4.67亿即时通信用户,4.51亿搜索引擎用户,4.35亿网络音乐用户,3.73亿博客用户,3.72亿网络视频用户,3.36亿网络游戏用户,3.09亿微博用户,2.75亿社交网络用户,2.51亿电子邮件用户,2.42亿网络购物用户,2.33亿网络文学用户,2.21亿网上银行用户,2.21亿网上支付用户,1.50亿网络论坛用户关键词:博客传播创新网络文化信息(一)博客传播随着网络社会化的发展态势加剧,中国新

2、兴媒体的应用性不断加强,融合性日益增加,功能日益丰富多元化。一方面,当前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如网络媒体、网络通信、移动社交、网络娱乐、电子政务、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类应用等不断丰富发展;另一方面,网络应用的专业性大大加强,专业信息服务与行业应用已成为互联网应用发展的重要趋势。顺应新兴媒体发展大势,基于宽带和移动网络与终端的新媒体应用发展很快。例如,在移动互联网的促推下,网络第一大应用——即时通信应用——持续快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1月10日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5006年底,我国的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人,博客访问人数达1

3、.01亿次人数。2004年至2005年间,伴随着国内博客托管网站的大量出现以及网易、和讯、tom、搜狐、新浪等一系列商业门户网站涉足博客服务领域的热潮,博客传播从最初的“技术狂热者”走向普通大众。每一种信息技术,总是以特有的运行模式和规则定义着其发展开传播活动的选择、组织、和展现方式,而这种传播范式,又总在介入社会互动过程中,塑造着社会行为。这是美国传播学者大卫。阿什德对传播提出的观点,博客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同时也由于博客主页的特点,博客传播才得以构建由个人的主宰的网络空间、多种形式的博客交互和各种层次的博客社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借助博客这一

4、传播工具,普通的民众已经大规模的介入公共信息的传播中。博客主页是一种自己组织的传播形式,其系统性、全面性、内容的数量规模和表达深度,都是前者难以比肩的,博客主页使得个体的网上信息生产趋于常规化,它所赋予的个体信息主导更是吸引了更多人或网民的加入,更重要的是,博客技术实现了互联网对民间信息的整合,这种整合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博客主页在微观层面组织个体的信息第二:博客服务网站在中观层面整合博客群体的信息第三:博客聚合网站在宏观成面统合博客圈的信息正是由于这三个层面的信息整合,才实现了民间话语力量的凝聚,使民众的信息生产能了和信息管理能力,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二)

5、网络文化百花齐放的新兴媒体应用,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中国公民日益高涨的信息获取、游戏娱乐、交流沟通、购物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新兴媒体成为中国的社会化、信息化平台,并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播生态。作为全球新媒体大国,中国拥有世界数量最庞大的新兴媒体用户、形态最丰富的新兴媒体应用和市场最活跃的新兴媒体产业。新兴媒体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不仅重构了新闻舆论传播格局,还催生出丰富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

6、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自从计算机网络的开始,网络文化就已经开始,在不经过不断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一个具备独特的形态和特点的新型文化。网络文化作为在网络社会中形成的新型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即表现出为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网络精神和长期网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共识,也具有自己外化的物质形态。因此总结出网络文化有着六大个性:第一:与技术紧密相连网络文化之所以称为网络文化,不仅是为了标明这种文化的存活空间,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讲,也是在昭示着一种文化和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博客

7、文化为例,若是没有技术上的支持,信息就无法通过渠道传播,也就无法使这种文化得以形成第二:明显的商业属性在眼下信息经济发展的时代,基于对点击率的特殊要求,使网络不可避免的与资本联姻,形成信息产业,即而生产处大量信息文化产品用以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第三:个人文化凸显,多元文化并存如果说口语传播时代的“说话”权威形成了权威文化,印刷传播时代的文明书写形成了精英文化,电子传播时代的无线电波覆盖普及了大众文化,那么数字传播时代无疑是凸显了个人文化,同时又兼顾了多元文化,这一特征与媒体信息的聚合和双重传播偏向的特点是一样重合的第四: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构网络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