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63549
大小:17.4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9
《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般目标是通过自我探索过程,借助团队的力量,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增强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的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评估、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对此做出相应修正与完善,从而获得自我成长。 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学生需要、人的成长需要、学生的年龄特点、群体特点等,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能够融入高职生活即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环境,感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找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
2、位置,觉察进入高职后在适应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相互启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能够觉察自我 即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3.能够意识到人的潜能 即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正向信息,体验自信的效用,觉察不自信的方面,分析原因。 4.能够感受生命的意义 即学生能够澄清价值观,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够感受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提高生命的质量,过充实精彩的人生。 5.能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即学生能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现象,能够觉察与周围人交
3、往中的困惑与问题。 6.能够学会感恩与宽容 即学生能够具有感恩的态度和感恩的行为,并由此培养宽容的心态。 7.能够培养健康情绪 即学生能够觉察引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8.能够学会应对压力 即学生能够面对压力,学会放松,能够觉察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分享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心理健康活动课整体设计以“我与环境”为主题与线索,分为初始课、主题活动课、回顾课和结束课四个模块。初始课用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
4、、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用于帮助学生融入高职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约定课程活动规范,并提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了解学生、评估课程效果,并由“融入高职生活”引出课程“我与环境”的主题。 主题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体部分,以“我与环境”为主题和线索,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环境中的我”,二是“我面对环境”。“环境中的我”部分帮助学生觉察自我、提升自信,分为四个单元,即:自我面面观,我是独特的,我可以更好,生命的意义。“我面对环境”部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面对压力,分为四个单元,即:交往有方法、感恩与宽容、积极与乐观、压力我应对。
5、 回顾课用于解决学生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安排在课程结束之前,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解决心理困惑与问 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自身的困惑与问题,借助团队的力量,求得自我成长,促进心理健康活动课向生活的延伸。 结束课主要用于效能评估,学生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处理分离情绪,提取课程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结构的4个模块下,课程共设计了15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设计1至2个核心活动,再根据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热身活动和辅助活动,整个课程共设计20多个活动。 例如,主题活动课“环境中的我”部分,设计了“自我面面观”单元
6、,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该单元设计了2个核心活动,一是“我是谁”,二是“立体我”。“我是谁”主要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立体我”主要通过学生之间互动,相互进行评价,而后填写表格。最后,小组进行讨论,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意识的内涵、明确的自我意识及认识自我的途径等。 具体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等进行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就必须要影响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投入到课程中,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上采用活动课形式,活动课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根据实际情
7、况安排热身活动,帮助学生进入活动状态,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启动;主要安排核心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化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发掘积极的个人特质,关注积极的主观体验,觉察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更乐观、自信、向上地生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要对心理健康知识与基本理论进行讲授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与巩固活动成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活动课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特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如小拓展活动、纸笔活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课堂讨论与分享、案例分析等。 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化,学生参加课程、参
8、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学生发言、学习心得、学习总结报告所体现的思考、成果等,都能反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