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60923
大小:18.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9
《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的研究【摘要】文章采用自行研制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表对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和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从而依此提出响应的干预对策和转化途径。【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心理健康目前,现代医学中的心理亚健康即指非心理疾病非心理健康状态,是处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被人们称为“第三心理状态”。[1]它是一种持续的消极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不能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影响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2
2、]最为常见的亚健康心理是焦虑或抑郁。当前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更少。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聊城大学体育学院2~4年级在校本科生共614人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取307人为调查对象,其中女生107人,男生200人。2年级抽取二班和三班,共104人;3年级抽取一班和二班,共99人,4年级抽取一班和四班,共104人。发放问卷307份,有效问卷299份,有效回收率为%。二年级有效率为%,三年级有效率为%,四年级有效率为%。 研究方法
3、 1.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和Internet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且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问卷调查法。参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问卷及诊断标准,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采用专家咨询法制定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标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 3.数理统计。将原始资料输入数据库并核实后,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一处理,首先用单因素卡方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再进行其他有关的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专业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心理状态的比率分别是:心理健
4、康占%、心理亚健康占%、心理疾病占%。在心理亚健康的不同表现中出现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记忆力减退、觉得生活很空虚、感到精神沮丧。总体来说心理亚健康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和抑郁两方面。 不同群体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比较 1.不同性别间比较。体育专业男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体育专业女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女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但具体到焦虑、敏感与多疑、抑郁、敌对四个方面。不同性别之间又存在明显的不同,男生的敌对情绪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敏感与多疑情绪明显高于男生。 调查显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5、影响体育专业男女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同。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就业形势”和“感情问题”两个选项的选择率在女生中高达3/4。 2.不同年级间比较。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心里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2年级%、3年级%、4年级%,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调查显示,不同年级与心理亚健康状态所有项目都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亚健康状态越经常出现。并且从调查中得知就业形式、学习压力、感情问题是导致大四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考研压力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四学生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6、三、对心理亚健康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对心理亚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一点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比较多的占%,不知道的占%,很多的占%。通过多次调查和个别访谈得知这主要与体育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以及健康课程开设较晚有关。 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二至四年级按各主要因素对心理亚健康影响的危险度大小依次为:就业形势;感情问题;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压力;家庭关系或家庭负担;社会变革及不良现象;生活方式因素。五、干预转化对策 体育学院是干预转化心理亚健康为心理健康的主阵地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有助
7、于消除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并帮助其发掘潜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根据我院低年级心理亚健康现状,应在大一时就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尽早地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服务,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完善心理咨询渠道。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这个不小的群体以及不断扩招的趋势,体育学院应建立自己相应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心理档案,并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开设新的体育专业类型。我院应改变传统的体
8、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单一培养模式,以全民健身和XX年奥运会为契机,适当缩小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相应拓宽其他体育专业的招生空间,从而不断减轻体育教育专业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