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D:19134291

大小:20.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它与高血糖、多元醇代谢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化、细胞凋亡、DG2PKC系统的激活、细胞因子及自由基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就其病理、发病机制作一综述。【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引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系统与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其发病率随DM病程的发展而增高,5a内DR发生率为44.%,7a后为5%[1]。在美国,DM发病10a后有60%的患者出现DR,15a后高达80%,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200万,全世界有亿DR患者

2、[2]。由此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这类特殊病变寓普遍性于特殊之中,而发病的普遍性可以反映出这类疾病发病原理的共性,掌握这种共同性对于治疗这种特殊疾患,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然而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和应用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DR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现将其综述如下。1DR的病理学变化早期阶段,糖尿病患者发生的异常组织氧合作用,首先引起微血管功能改变,并导致视网膜血管扩张。长期血管扩张导致微动脉瘤和血管结构上的改变:周细胞变性、基底膜增厚和内皮细胞增生。由于周细胞破坏消失,破坏了毛细血管完整性,血—视

3、网膜屏障受到损害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继而导致管腔缩窄和血流改变,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期发生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一旦出现新生血管标志着进入PDR。PDR以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纤维化为特征,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3],如VEGF,Ang2,NP1,RSR等。新生血管形成的发生与发展是临床面临的难题,因为新生血管的出血可使玻璃体的完整性丧失,引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同时又损害视功能。新生血管形成是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作用增强了刺激新生血管产生的能力。高血糖与DR由于糖尿病是以血糖浓度增高为特点。因此长期以来认为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许多损害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表

4、明对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易于发生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内的并发症,尤其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糖的高低与DR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葡萄糖的存在影响包括细胞增殖在内的细胞功能的各个方面如:抑制周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改变。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在高糖条件下周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周细胞内过量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的作用下还原成山梨醇,进入葡萄糖代谢的山梨醇通路。细胞内山梨醇代谢缓慢,蓄积在细胞内造成渗透压升高、细胞肿胀、细胞膜破坏。蓄积形成渗透梯度及D—葡萄糖竞争性与肌醇载体结合[4],细胞内肌醇池

5、耗竭,而肌醇有调节Na+-K+-ATP酶活性的作用。因此,肌醇的耗竭,造成周细胞的Na+-K+-ATP酶活性降低,DNA活性下降,导致周细胞死亡。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出现无结构毛细血管,最后闭塞。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葡萄糖及其它糖类对大分子物质具有非酶糖化而形成共价产物即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的功能。长期高血糖引起机体蛋白质非酶糖化所形成的糖基化终产物(AGE)大量堆积是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衰亡、DR发生的主要原因[5]。AGE堆积于内皮细胞及基底膜,从而活化白细胞,后者在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异常粘附和浸润,可阻塞视网膜毛细血管。另外,活化的白细胞释放自由基及蛋白酶损伤周细胞和内皮细胞,

6、又影响血管通透性和自我调节功能。毛细血管基底膜或基底膜蛋白的非酶糖化除了能引起本身结构和功能改变外,还能抑制周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视网膜内皮细胞的增生。此外,AGE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活化蛋白激酶C(PKC)参与DR的发生[6-10]。蛋白激酶C—甘油二酯学说高血糖可提高组织内甘油二脂(DG)的含量,继而激活了PKC的活性。PKC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DGF等,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使诱导型NO生成增加,损伤内皮细胞和周细胞;PKC还可抑制Na+-K+-ATP酶的活性。另一方面在高血糖状态下,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葡萄糖增加,蛋白激酶C活性增加,血

7、管舒张性前列腺素产物增多,这可能是引起视网膜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一种机制[11]。糖化血红蛋白与DR糖化血红蛋白(GHb)可反映检测前2~3mo的血糖情况而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相关统计学分析表明,GHb水平是预示DR发生、进展或发生PDR的重要指标,GHb长期偏高,表明今后发生DR、DR进展或发生PDR的概率越大,GHb含量与红细胞聚集速度呈正相关,GHb含量越高,红细胞聚集速度越快,大量红细胞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