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02570
大小:18.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8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小说《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其1989年一经问世就在美国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喜福会》通过对四对受中西不同文化熏陶的母女的描写,表现出她们在社会交际、文化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以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为题材的小说是华裔作家一直以来的关注点。他们大部分在美国出生成长,从小受西方文化教育的影响,而他们的父母却是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浸泡的一代人,这就造成了这些美籍华人的家庭成长过程伴随着两代人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在社会上,这些美籍华人还常常经受着白人主体社会的歧视和排斥,这使他们感到迷茫和
2、无奈。基于这些独特的生活历练和社会经历,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矛盾和统一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对母女两代人之间文化冲突的描写,以及随着母女观念的转变两代人逐渐沟通和解,为我们探索出了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1从跨文化视角对小说《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解读 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四对母女,其中四位母亲形象都是命运多舛的中国旧社会女性,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千辛万苦来到美国获取一片生存空间。虽然四位母亲命运各不相同,但她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身在美国,内心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女性思想意识。她们在美
3、国成长生活的女儿们虽然外表上看和母亲十分相似,联盟然而却持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和隔阂充斥在四对母女的相处之中。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四对母女间的冲突实际上就是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的矛盾和碰撞。 传统儒家思想和美国民主自由家庭观念之间的冲突 儒家思想是根深蒂固在中国伦理道德体系里的核心思想意识。它指导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子女要孝顺尊敬父母,父母对子女有着绝对的权威,子女要服从家长的意见以示尊重等。然而,美国却崇尚自由独立的家庭观念,父母和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是平等独立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就不再有抚养义务,而子女也不用背负赡养父
4、母的责任。因而,在《喜福会》中,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因母女所持家庭观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小说中的吴景美的母亲让女儿参加很多测试和训练,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为女儿请家庭钢琴教师,企图把自己的女儿打造成奇才。可是景美对母亲的安排并不满意,她坚持认为自己应该有自主选择权去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母亲无权过多干涉。在一次母亲强行要求景美练习钢琴时,景美终于向母亲表现出了自己的强烈不满,对母亲大吼道:“这里不是中国,我不是你的奴隶”,企图通过这种反抗来摆脱母亲的束缚。而母亲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立场下,也非常不能理解女儿的极端反应,对女儿说:“在我的家庭中,只允许听话的孩子在这里。”
5、以企图完全掌控女儿的命运。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景美母亲作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熏陶的传统女性,她认为父母对子女生活的控制和安排是理所当然的,子女不应有不满和反抗。而景美从小受美国民主、独立、自由思想意识深刻影响,总是想要捍卫个人权利和自由,因此对母亲的行为感到反感和不解。 1.美国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与外来的中国边缘文化之间的冲突 中西文化一直处在不平衡的关系中,赛义德在《东方主义》这部著作中写到:在中西文化对立冲突的情况下,西方文化是理性和成熟的代表,而东方文化是感性和幼稚的,因此西方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从逻辑思维和价值观念上主宰着东方。这四对生活在美国的中国
6、母女面临着美国主流文化对他们的冲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退居到了边缘位置,甚至时而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歧视。比如,小说中提到中国母亲总是和女儿说中文,希望孩子能多学习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孩子们在美国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更喜欢讲英语,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美国朋友们的社交圈而不受到排斥,所以女儿们逐渐拒绝接受中国文化,甚至嘲笑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就造成了母女间越来越深的代沟和隔阂。1.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力量和集体荣誉,而不计个人得失,认为个人的成就不仅仅归功于自身,更应归功于个人所
7、属的团体。家庭也是集体的一种形式,因此家庭成员的功与过也是整个的家庭甚至家族荣耀与羞耻。这就促使家庭成员们对彼此的事务有着密切的干涉与参与。而美国文化注重个人意识,强调自身独立和个人奋斗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和其所处家庭并无太大关联。《喜福会》中关于威弗莱·龚的故事描写就正是这一文化冲突的体现。威弗莱从小在国际象棋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她的母亲龚琳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和满足。她将女儿的成功视为整个家族的荣耀,并极力想将这种荣耀和自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她拿着印有女儿获奖的杂志在大街上向路人宣扬时,并特别强调那是自己的女儿。她的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