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ID:1906305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_第1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_第2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_第3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_第4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美学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距今已有7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它们说明,中国音乐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出现了诗、乐总集《诗经》,南方出现了诗、乐总集《楚辞》,又出现了12个半音俱全,总音域达5个八度,能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曾侯乙编钟。这些都

2、说明。中国的音乐文化与整个中国文化同步发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灿烂辉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社会生活中音乐的实践,必然促使人们去思考一系列关于音乐的重大问题,当这样的思考形成明确的理论形态,便出现了音乐美学思想,根据可靠地文献记载,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末年。  从此,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开始逐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五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即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时期至战国末年时期、西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谈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这一

3、萌芽时期不能不理,因为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源头。  春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只有零星的语录而没有成篇的论著,但对后世的影响甚远。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包括阴阳五行音乐思想与礼乐思想,影响其后两千多年,影响整部中国音乐美学史。孔子之后形成的各个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可以从这一时期找到其渊源,对儒、道两家来说尤其是如此。道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音乐与“气”“风”系的思想,成为自然乐论;儒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的思想,成为系统的礼乐思想。这一时期出现的“平和”

4、审美观则对儒、道两家都有影响。  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在新旧制度交替的历史时期,由奴隶主贵族及其代言人(文公,史伯、单穆公,伶州)提出的,故而带有明显的保守特性。这种保守的特性也影响了整部中国音乐美学史。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即百家争鸣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引起阶级结构的分化改组,知识分子阶层的队伍空前壮大,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和其他文化领域一样,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蓬勃发展,其特点是南北音乐互相交流,

5、音乐生活大为普及,演唱演奏技艺及人们的欣赏水平迅速提高。与此相应,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儒、墨、法、道、阴阳,各杂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发展,各家之间既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与春秋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已大为发展、丰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到了两汉时期,即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前后四百余年的全国一统时代。汉代大部分时间政治稳定,国立强盛,有利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这种发展与繁荣在音乐中的表现是民歌和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和歌的兴盛。楚声在汉代

6、呈席卷之势,深刻影响了汉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但曲的出现,器乐艺术的提高,对汉人审美意识与音乐美学思想也有影响。  汉代音乐美学思想与整个文化思潮同步发展,汉初的新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武帝当政后的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以《乐记》为代表;两汉之际的谶纬神学音乐美学思想;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对谶纬神学音乐美学思想的批判。这其中《乐记》是汉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高峰。《乐记》为中国音乐美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提出了成熟形态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但也存在严重局限,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不顾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过分强调音乐与伦理道德,社会政

7、治的关系,不把音乐当作审美的对象,而将它视为教化的手段,政治的工具,因而以德抑情,以度限声,以德制欲,重德轻艺,使“心”与“声”束缚于“德”,“真”与“美”屈从于“善”,使音乐沦为礼的附庸,政治的奴婢,失去独立的地位和自由的发展可能。但不容置疑的是《乐记》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  魏晋至隋唐时期,随着南方与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音乐尤其是器乐的巨大发展,至唐代更出现了中国音乐的第二个高峰。音乐美学也相应的变化、发展,并呈现显著特色:摆脱经济束缚,不再注重音乐的外部关系,而开始探讨

8、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内部规律;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正面冲突又进一步融合;随着佛教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也开始出现;音乐诗赋大批涌现,其数量大大超过汉代,所赋也涉及音乐美学问题。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由周敦颐,徐上瀛等人提出的“淡和”审美观以及主情思潮成为当时盛情的音乐美学思想。 如上所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先秦时期儒、墨、法、道、阴阳、杂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