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

ID:1906313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_第1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_第2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_第3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_第4页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美学论文题目: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实践美学的提出和发展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从创立开始,实践美学就不断地遭到批评和诘难,实践美学的发展和完善正是在这种批评和诘难中实现的。  1956年朱光潜发表《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引发了一场美学大讨论,这场讨论形成了以蔡仪为首的“客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和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就是在那时开始萌芽,到80年代,他以“自然的人化”的实践观和历史

2、“积淀”说为核心,形成了他独特的实践美学。蒋孔阳、刘纲纪和周来祥等人对实践美学思想的发扬光大,成为了实践美学的领头人,而后的张玉能、朱立元等人对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有力地推进了实践美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实践美学是以“实践”为核心,以“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其原命题,基本要义在于“审美产生于实践”和“实践本身就具有审美意味”,在实践与实践美学的关系上,实践就是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邓晓芒认为:“实践首先是一种客观现实的物质性活动,不承认这一点就会陷入康德、黑格尔的唯心史观。但是实践又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情感的的物质性活动,而不是像动物或者机器那样盲目的物质活动

3、,它把人的主观性或主体性作为自身不可缺少的环节包含在内,认为实践美学的前进之路在于深入研究实践概念的意义,并将这一意义引入对审美活动的研究之中。”实践美学正是把握了实践在审美发生学上的作用,强调了人的实践和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找到了“实践”这一联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中介,找到了沟通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桥梁,从而解决了是客体决定主体还是主体决定客体的二元对立局面。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主客观统一论者所未能达到的目的,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使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统一成为可能。它解决了很多旧的矛盾,并为解决“美是什么”提供了新的方向,对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实践美学也存

4、在的局限性:在实践的性质上过多地强调主体的群体特征而忽视其个性的独特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理性的必然法则而忽视其感性的偶然作用,在实践的结果上过多地强调历史的积淀作用而忽视现实的突破意义等等。而且“自然的人化”在解释自然美时,反对把“自然人化”的过程解释为非物质性劳动实践的精神活动过程,李泽厚创立了“广义自然人化说”仅仅只是为了无限制的扩大“人力”的统治范围,它只不过是从主体感受角度对自然美的主客体契合关系的概念表述,而这一表述却缩小了“人化自然”的自然美的内涵,扩大了外延,不能真正说明自然美的自然特点所在。所以“自然的人化”对自然美的误解在于它忽视了自然美最大的特点,即:自然性。在

5、“人化自然”面前,自然本身就存在,人化自然作为实现人对自然审美关系的关键点或者时间的中介点、转换点,并不把人化作为自然美的内容,无论文化与否,美的底蕴是始终存在的,而且,自然美本身的存在是自然性的。“自然的人化”一旦加以实践性“人化”,成为对象化产品,不是成为物质文化产品,就是成为了艺术作品。由此,自然的性质也会改变了,那自然美的内容又从何谈起呢?  后实践美学萌芽于80年代初高尔泰对积淀说的批评,初显于80年代末刘晓波对李泽厚的“突破”深化于90年代初重评积淀说和突破说的讨论,渐成声势于1994年杨春时《超越实践美学,建立超越美学》论文的发表。后实践美学把批评的目标对准实践美学的哲学起点

6、即实践,以一种新的本体即生命、生存本体代替实践本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美学范畴,建立新的美学体系。后实践美学是一个多元的体系,包括超越美学(杨春时)、生命美学(潘知常)、存在论美学(张弘)等。  后实践美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杨春时身上。杨春时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寻找理论根据,主要谈两个问题:现代性和主体间性,他认为:在古典生存方式下,是以实体本体论为美学基础,具有“前主体性”的特点;在近代,美学处于过渡时期,强调理性和主体;而现代美学,则主要强调现代性和主体间性。他的做法是,试图从历史阶段论证“生存美学”高于实践美学,在更大范围内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基础。除此之外,他还指出了不可克服的十大缺

7、陷:残留着理性主义的印记;具有现实化的倾向;强调实践的物质性;强调实践的社会性;未克服主客对立的二元结构;在实践与关系上的决定论模式;实践与美的实体化、客观化倾向;实践范畴导致审美片面的生产性、创造性,忽视消费性、接受性;缺乏解释学基础,只有实践本体论基础;以一般性命题代替审美的特殊规定性。这些缺陷不可能在在实践的基础上客服,应当寻找美学的新的逻辑起点和本体论基础,那就是社会生存。因而生存也是美学的逻辑起点:“应该确认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