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ID:1897291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1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2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3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4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内容提要:作为一个特殊称谓,“文学革命”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此同时,“文学革命”作为一个独特的阶段,从酝酿到发生、发展又一直是一个历史过程,并具体在涉及“文学”和“革命”的前提下,充满两歧的特征。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具体解析4方面内容,探讨围绕“文学革命”的两歧性。在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下,本文期待以立体地方式揭示文学革命内在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在揭示两

2、歧性的过程中,找寻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文学革命 两歧性 文学 革命   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块崭新的界碑,现代文学以此为标志全面步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然而,正如文学的发展本身就存有紧密的延续关系,文学革命的出现一直具有较为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根源。即使仅以话语出现的方式衡量,“文学革命”出现的时间也早于1917年整体意义上的文学革命浪潮①。上述内容从历史的角度上获取证明,即为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相当程度上的阶段性。按照文学史通常勾勒的图景,从新文化运动

3、的思想启蒙到白话文运动,再到“人的文学”的线索,的确可以通过先后出现于这一时期的代表文章得以证明(具体见下文论述)。但是,以本文的眼光看来,文学革命的独立性或日其本身并未获取足够的重视,就在于“文学革命”的行为方式必须通过文学自身的内质化过程来找寻,尔后才是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复杂的关系网络。在这一认知逻辑下,现代文学诞生过程中的文学革命,一直是一个立体展开的过程,它在“文学”与“革命”的对峙和融合中,深刻体现了转型时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多维度、多面相的特点,而这种错综复杂的特点在具体地展开时,又是以“两歧性”为内在的动力。    一、

4、“文学”与“革命”    将“文学革命”一词拆开重新确立关系,主要因为二者在当时包含的历史内容远比今天想象的复杂。“文学革命”究竟是“文学的革命”,还是“文学需要革命”,或是本属于两个历史内容,一直与现代文学诞生过程中“革命”话语的意义网络密切相关。显然,在历经晚清梁启超“三界革命”的洗礼下,“文学”意义上的“革命”,已在分属于政治与文学的路向上,呈现出一种必然的趋势。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在承继和对比历史经验的前提下,比前辈具有更为具体明确的主张。胡适坚定地以“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的论断进行实验,又在1916年8月21日寄给陈

5、独秀信中,提出“文学革命的八事”,都说明“文学革命”一词的最初意义,是一场较为纯粹的“文体革命”。  美国汉学家安敏成在回顾现代中国文学之“两种革命”(政治的与文学的)时曾指出:“当然,现代中国文学不仅仅是反映时代混乱现实的一面镜子,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种巨大的使命便附加其上。只是在政治变革的努力受挫之后,中国知识分子才转而决定进行他们的文学改造,他们的实践始终与意识中某种特殊的目的相伴相随。他们推想,较之成功的政治支配,文学能够带来更深层次的文化感召力;他们期待有一种新的文学,通过改变读者的世界观,会为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铺平道路。”现代文学诞

6、生阶段的知识分子高度重视“文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将刊载于1915年lO月《甲寅》最后一期黄远庸致章士钊信中的“愚见以为居今论政,实不知从何处说起。……至根本救济,远意当从提倡新文学人手,综之,当使吾辈思潮如何能与现代思潮相接触,而促其猛醒”,作为“中国文学革命的预言”,充分说明了民初政治改革失败带来的“挫折感”和由此可能产生的知识分子“转向”。尽管,就文学本身而言,在历经晚清“三界革命”等文学革新运动失败后,当时的文学常常处于一种歧路彷徨的状态。文学革命的前

7、夕,陈独秀在给胡适一则通信中提到的“文学改革为吾国目前切要之事,此非戏言,更非空言如何如何。《青年》文艺栏,意在改革文艺,而实无办法”,就在很大程度上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困惑。但是,文学革命的出现在当时已成为一种迫切的历史要求,李大钊在1916年8月15日《晨钟报》创刊号上指出的“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最终态度决然的“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都说明“文学”在“革命”中占有的地位。  “文学革命”时代,文学与革命之间的“位置”,当然还取决于对待“革命”的态度。以胡适为例

8、,在完成于日后的《逼上梁山》一文中,胡适曾自言1916年与梅觐庄等好友争辩的结果是这年2月到3月间,思想上起了“一个根本的新觉悟”,“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